APP下载

砸碎心中的“宝镜”

2015-10-21黄勤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小磊钱财诚信

黄勤

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我想起了教《宝镜》一课的那幕。

这篇课文讲述一位老婆婆感谢“我”扶起跌倒的她,送“我”一面“宝镜”,可以让“我”变成最最有钱的人,我没有动心;又告诉“我”可以成为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我”仍然拒绝,老婆婆却说“这两样东西总有人会要,特别是这面宝镜。”“我”听完假意要,接过后“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初读课文很多同学非常惋惜那面摔碎的“宝镜”,有的同学说:“用宝镜变出很多钱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可以拿去帮助更贫穷的人。”我肯定这位学生的出发点为父母、为帮助别人着想是位善良的孩子。但是话锋一转:“变出来的钱财是哪来的呢?大家有没有想过。”教室里一片寂静,语文课代表小婉说:“就像八仙过海里那些财主的,被神仙们使了法术给夺走的。”“是的,我们的钱财都是用劳动获得,如果黄老师想成为最最有钱的人,把你们家的财產全部收集过来,你们愿意吗?”出奇一致全班同学全部摇头,“我告诉你们,把你们家的全部钱财去帮助比你困难的人,愿意吗?”又是一片哑然,“把我们家的钱全部拿走,那我们不就成了最穷的人,不也是需要别人帮忙吗?”“智多星”钰龙小声地说。“是呀,就算你们此时不计较,可是只要你家积累了些钱财,都被黄老师拿走了,要么自己用,要么去帮助很贫困的人,好不好?”“不好。”“那还有谁愿意干活。”“我爸爸妈妈累死累活地做,我还没有好玩的、好吃的,我不愿意……”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老师,我知道了,我不愿意自己成为最最有钱的人,让别人整天生活在贫困中。”最先发表意见的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是的,这面‘宝镜让人们好不容易积攒的钱财,不知什么时候眨眼间不翼而飞,大家陷入恐慌中,生活会和谐吗?这面‘宝镜让认真工作的和不认真工作的人们都一样没有收获,大家还会敬业吗?这面‘宝镜让有些人假借它之名抢夺别人的财物,社会不再文明、公正,到处烽烟四起、动荡不安,这样国家谈何富强、诚信、友善?”一番慷慨激昂地呈词,同学们视乎对这面“宝镜”有新的认识,“老师,我不用它变钱财,我仅仅用在学习上,每次实现知道考试的题目这也挺好的。”小磊的话音刚落,立即遭到嘉毅地猛烈抨击:“你事先知道了考试题目,你把它弄懂了,对其他的同学非常不公平;更重要你在这里有收获就会想把它用在其他地方,我妈说过‘人心不足蛇吞象,很有可能又回到我们开始说的那样。”小磊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低头沉思。“同学们,齐读文中最后一句。”教室里响起朗朗读书声,“我为什么‘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我知道。”小磊抢着说,“他也有些舍不得,但想到会给人们、国家、社会带来很多的灾难、伤害,他狠下心来砸碎‘宝镜。”“对于小磊的意见,大家同意吗?”“同意”干脆利落地齐声回答。

“同学们,这是一篇课文告诉大家什么道理呢?”勃格手举得高高生怕我没发现他,“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能不劳而获,也不能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做事情。”“不错,相信大家很有信心读好课文啦?”“是。”教室里再次响起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同学们,其实你们的生活中就有这面‘宝镜。”全班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想想......”我卖个关子。好一会儿,同学孩子一片茫然,“看看你的同桌。”大家一下子恍然大悟,班长怡菲站起来大声说:“我知道了,不能看见他有好东西,就去拿;不能作业做不出时,就抄他的……黄老师,我们每个都是别人的‘宝镜 啦。”我满意地点点头:“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成为别人的‘宝镜,首先不要把他人当成你的‘宝镜。希望每个人都象故事中的‘我那样砸碎自己的‘宝镜,认认真真学习,长大后认认真真工作,创设自己幸福满意的生活,人人散发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国家富强、民主、文明添砖加瓦,让整个社会充满自由、平等、公正。”

小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说,由于认知层次所限,加之环境所困,对自身对外界问题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自己的人生观还不是很清晰的。老师启发学生深思存在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表达中学生的认识有所提高,人生观越来越来明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光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猜你喜欢

小磊钱财诚信
农民才值钱
钱财与声名
北在哪?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无法无天的儿子
聪聪叔叔的来信
石崇炫富
二叔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我的口袋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