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省级教研员角色定位及专业发展

2015-10-21王田田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专业发展途径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教研员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人、校本课程的规划人、教师的指导者、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及促进者。作为省级教研员要真正行动起来,深入了解新课改后的自身角色定位,根据角色定位来调整岗位职责,带动专业成长和自身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后教研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角色定位;专业发展;内容;途径

教研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职业,是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学制度研究的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他们在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中担任着专职教研工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教研员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人、校本课程的规划人、教师的指导者、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及促进者。他们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者、执行者,是执行新课改的中坚力量。作为三级教研机构中省级教研机构的教研员,其工作职责更为重要。因此,要找准新课改后省级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探索省级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省级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我国的教研机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逐渐兴起的,文革以前,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文革之后,教研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也逐渐明晰,变成以研究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引领者。

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教研机构的角色定位是“地区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包括省级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专业的课程领导者”。其一,省级教研员应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并引导本省各级教研机构及广大教师积极有效实施的带头人。其二,省级教研员应是能够根据本省实际教育教学工作需求,研究设计、组织推广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方案、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其三,省级教研员要建立与基层教师、基层学校、横向教研机构等多方面合作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提供交流的平台。其四,省级教研员要在专业上给予教师更好的指导和引领,指导学校和教师做好课程规划,开展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其五,省级教研员要能够配合国家及省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统考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测试,以促进本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省级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明确了新课改实施后省级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后,围绕新课改后省级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就有了更为具体的标准。专业发展既是一种进行中的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省级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容

作为省级教研员,首先应是一位专业的、在本省具有一定占位的课程领导者,能引领最高端的课程,成为“带头人”。现今的省级教研员,多数是从一线优秀教师队伍中选拔出来的高精尖人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教学实践能力不能等同于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不能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带领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改后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将理念指导教师运用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专业的服务能力指的是省级教研员是否能为教师提供真正使教师便于理解和接受的、行之有效的专业的平台和资源。自我发展能力指的是省级教研员应在新课改实施后不断追求专业上的进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优化专业知识机构,以带领基层教研员、教师进一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2.省级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途径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省教研机构都在用各种方式来探索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坚持自主学习。作为“教师的教师”,省级教研员作为全省前沿占位的教研员,应该坚持“终身学习”,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主动学习、善于思考。(2)坚持广泛研究。研究工作是教研员的“立身之本”,是由教研员的工作职责所决定的。研究,就是善于从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问题,围绕该问题开展教研活动,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3)坚持将成果转化为实践。在学习和研究后,应坚持对成果的转化,在实践中总结提升。

3.省级教研员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些许问题

(1)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新课改实施以来,虽然有许多省份出台了一些关于教研员的一些制度和标准。但并没有专门针对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标准,因此,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组织本省领知名教研员和专家全力研讨教研员专业标准,于2014年出台了《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研员专业标准(讨论稿)》。2014年10末在全省研培工作现场会上征求各市地意见,进行修改。预计将修改完善后正式下发。这一标准的出台,填补了本领域的空白,为今后黑龙江省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2)教研员缺乏先进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教研员大多是从一线优秀教师选拔而来的,但也有部分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优秀学生。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丰富,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以往的教学经验如果无法与新课程理念相融合,就无法有效指导教师进行教研活动。(3)教研员缺乏对教师专业指导的有效方法。由于大部分教研员都是从一线教师队伍产生的,而新晋教研員更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因此教研员在实际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缺乏将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指导教师的过程中会出现些许问题。

综上所述,提升教研员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教研员自身来说,提升专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其次,加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影响新课改的实施效果,保障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最后,提升教研员专业发展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和谐、有效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来临后,对教师、教研员都有者深切的考验。作为省级教研员要真正行动起来,深入了解新课改后的自身角色定位,根据角色定位来调整岗位职责,带动专业成长和自身发展,以便更好适应新课改后教研工作的需要,为基层教研员、教师带来教研工作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

作者简介:王田田(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注: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级教研活动方式研究》(课题编号:xyq125-001)的研究成果。

?誗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专业发展途径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