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015-10-21胡丽芳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主导阅读教学教师

胡丽芳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多方面的。对此,本文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关注其创造性;二是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求同存异,关注其交流与评价。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师 主导

对教师在学生个性化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表述。如课程标准在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之后,马上指出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以达成帮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之效果。事实上,阅读教学如课程标准所言应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离开了教师这一教学主导因素,对话过程是无法完美达成的。那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关注其创造性

自主性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标签性特征,即阅读要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把阅读活动演变为一场学生的自我浸润、分析、探究和自我体验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以积极思考为工具,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讨论、分析和品赏等。显然,这里阅读的自主性,只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困难提供必要帮助,对学生的阅读困境进行必要点拨与指引,而不能越俎代庖去对文本进行全方位剖析,并以此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灌输。尽管如此,不管是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还是为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教学目标达成,教师必须在重视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同时,以开放式阅读情境的设置、阅读线索的提供、阅读方法的及时点拨等来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如以《泥人张》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传统教学多有“概括课文内容”这一阅读活动,其活动难度在于,学生的语言使用,既要关注文中人物的个性又要把握情节的发展过程,貌似要求全面却造成了学生把握的顾此失彼或畏难却步,直接降低了活动效果。而如果将这一活动进化为“从人物或情节的角度,自选话题,以百字短文概说课文”,则会以其明确的指向性降低学生活动的难度,以其选择性促进学生阅读活动的全面思考,以其开放性提升学生对自主阅读的独特感受,从而促进学生感知全文内容。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会因读者个人经历及影响其成长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即使面对同一文本,其解读也会有所不同。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在谈及《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些都说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阅读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提出自己的阅读中问题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与经验,以丰富的想象和开创性思维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如教学《孔乙己》,对主人公孔乙己的最终命运,虽然传统阅读教学有固定之谓,但在个性化阅读中,不同学生的解读角度也是不同的。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性格特点、人际关系、彼时的人情世故等等,都成为选项之一。这种多元化解读,无疑是学生的创造。而正是这种创造性,既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本质特征,也加深了学生对这篇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获得全新阅读体验的同时,也使学生中流传已久的语文学习“三怕”之一的“怕周树人”现象消失了。

二、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求同存异,关注其交流与评价

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这直接造成了文本解读方式的共同点与差异。尤其是其“差异”,不同的学生会因各自的“阅读期待”与“文化语境”的不同,对哪怕是同一作品的解读,也都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尊重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差异而不持偏见;其次是提供文本解读指导,如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阅读体验等进行阅读,或者让学生结合丰富的想象,变换语言表达的方式,甚至是直观画面等,进行个性化阅读。这里,不管是哪种方式的解读指导,教师都必须指导学生从文本的语言形式出发,结合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与个性等因素,求得对文本本意表达的最为直接或接近的理解。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基于个人因素的独特性,做出极具个性化色彩的阅读感悟。如以教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为例。面对已有一定知识存储和思维练习及相当生活阅历的九年级学生,为进一步鼓励学生体会诗作的意象美与韵律美,我要求学生结合诗歌主题思想,选取恰当意向,模仿诗作的一二节进行阅读后创作。尽管学生的意向选择不同,如月亮、柏油路、电话线、照片等,但蕴含其中的“思乡之情”是共同而共通的。以此练习增加了学生对诗作的理解,体会到了其中蕴涵的美好。而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尽管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在于其自主性,旁人无可替代,但这种阅读教学仍需要一个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以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达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能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目标性要求。语文学习的语言性及其工具性色彩,也使这种交流和讨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涉及更多人文学科甚至是自然学科的多方面知识,使其形式与内容呈现得更加丰富多彩,饱含了更多与学生的语言智慧相关的内容,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同时,学生的一些片面性认知或认知错误,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修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组织交流与讨论并关注其实效是必要的。

总之,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自由平等的个性化阅读中尽享阅读带来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顺应语文课程改革的潮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凤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J].西藏教育,2014(1):10.

[2]王紀文.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2):75.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主导阅读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