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5-10-21姜耀第陈玲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分析

姜耀第 陈玲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对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探索更科学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重要环节。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现场工种多、专业多的交叉作业。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凝土的概念,并主要针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促过建筑施工中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工程 技术;应用分析

前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必要的施工技术。混凝土又称三合土,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随着现代水泥工业、水泥加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问世混凝土具有容易成型、可连续作业、输送本领大等特征,尤其是对高层建筑、体积较大的基础施工,更能彰显其优越性。为了防止因为混凝土质量问题所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于那些无法在质量上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以及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坚决不能投入土木工程建筑中使用。

一、混凝土概述

所谓混凝土,主要指的是由石头、砂子、水泥与水资源按照固定的比例研究调制而成的,用于土木工程与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面积使用的一种材料。对于混凝土的特点而言,商品混凝土具有可连续作业、容易成型、较大的输送能力的特点,对比其它的建筑材料具有无法比拟的多种优势。混凝土的运输速度很快,可使现代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作业较之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节省了不少时间,快速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的竣工期。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制和搅拌

(一)配制。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

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这个比例我们通常称为配合比。为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配合比必需经过试验、适配等程序对原料进行配备,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若出现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合比存在差异,也应该在混凝土搅拌前测定用量,以达到最佳配合比。

(二)搅拌。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应该满足规定。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三、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浇筑和养护

(一)浇筑。浇筑前,首先要检查模板、钢筋的预埋件的位置及保护层的厚度,然后,清除模板的物质并检查模板上的缝隙是否都已堵严实。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必须不间断的持续进行。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一定要把下一层混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还要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混凝土污染。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

(二)养护。由于水和水泥会产生水化反应,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裂痕。通常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所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痕需要采取保温对策。要实现对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首先要防止出现温度梯度导致的裂缝,应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其次,尽量控制混凝土置放地点的温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最后,要防止新旧混凝土之间出现不融合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能保持最佳品质。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采取保温防寒措施,迎风面更应加强防寒挡风。

四、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混凝土在混合搅拌过程中,需要按照科学的配合比重进行操作。要保证混凝土施工建设的质量,必须保证其符合相关的配合比要求,将针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简单阐述。

(一)混凝土强度偏低。试验室与施工现场条件存在着差异变化,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相应的保证率进行配制。然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有时过多考虑经济成本,强度评定采用系统整体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考虑富裕强度较经济,因此在单项工程中混凝土配制强度偏低。

(二)砂石含水量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用水量。根据规定,搅拌站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具有稳定的含水率,每工作班至少测定一次含水率,遇到雨雪天气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及时调整含水量,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的要求。日前,一些搅拌站采用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的仪器,但多数搅拌站采用原材料试验的含水率或凭经验判断含水率,进行用水量调整,这种不科学的方式使拌合物强度难以保证,既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影响工程质量。

五、土木工程混凝土材质的控制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波动对建筑商品的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未经过处理的海水、工业废水以及一些污水皆不能用于混凝土的制作中。

(一)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是混凝土必不能少的应用材料,主要有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三种。混凝土水泥一般使用通用水泥(通用水泥一般指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硅酸盐水泥)。所以一定要掌握水泥的性能及应用方法,然后再根據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着。另外,在水泥施工时应注意保持水泥库房的干燥,防止水泥受潮变质;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应遵照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及出厂批号进行标示,以便分类储存和应用。

(二)骨料的质量控制。骨料的选择通常有天然骨料、人工骨料和二者相互补充的骨料。土木工程混凝土的骨料主要成分是砂石,通常每一立方米体积的混凝土必要一倍半左右的砂石作为骨料。因此,在土木工程中,骨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一个建筑项目中混凝土的用量直接决定了砂石的用量,而骨料的选择也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造价。首先,骨料的选择是确保质量的第一步。通常,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都是适用的砂石骨料。较大粒径的骨料多用于少筋、无筋的混凝土结构。细骨料质地应坚硬、清洁,含水比重应保持相对稳定。其次是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土木工程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及帮助材料按比例经过搅拌形成的混凝土搅拌的时间是根

据施工的规范要求来确定的

(三)混凝土的运输控制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出料到建筑入模的这段距离称为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主要有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应尽量最少的运送次数的运输时间,避免产生分离、砂浆流动等现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确保混凝土的品质。并且要安排专职维护人员对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工作。

结语: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技术,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完美联合,并且也是保障当代建筑行业应用技术科学化办理的有力抓

手。在传统技术不断的更新下,其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促使工程建设质量更加的安全。要实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科学化办理需要建筑行业各个施工环节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再加上办理基本理论的强化,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高水平、高品质、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凤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6)

[2]罗明明.浅谈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1(8):32

[3]刘琛,刘启兵.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应力研究及养护[J].科学之友,2011(03)

猜你喜欢

混凝土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分析
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
略论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与工程监理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冬季水利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