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提问,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

2015-10-21李小霞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会探究思维

李小霞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学生只有学会自主提问,才能真正打开科学的大门,走进探究的世界。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要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而是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提问,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变得更加精彩,更加高效。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问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自主提问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产生兴趣,才能爱问、乐问,主动而积极地提出问题;否则视学习为繁重的任务,又如何能快乐而主动地提问呢?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学生产生提问的内在动力与主观意愿。

(一)引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不管哪一学科都不能机械而枯燥地照本宣科,而是要融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以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活现象来为他们创设丰富而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整个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同时又符合语文学科学习规律,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换来学生活跃的思维。

(二)引入音乐画面等元素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对直观而形象的事物更为感兴趣。与静止的文字相比,动听的音乐、直观的画面更有感染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换来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图片、动画等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主动思考,积极思维,才会产生提问的主观意愿。

二、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

以往课堂上学生很少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师道尊严,在学生眼中,教师高高在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动摇,而不敢提问。要让学生自主提问,就必须要打消学生的这种心理顾虑,为学生营造民主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带给学生自由与放松,让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要俯下身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心理与学习需求,将学生视为与教师平等而独立的学习个体,與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当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自然可以换来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才能勇敢地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信任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虽小,但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有着巨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与自由,鼓励学生展开有深度的思考与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充分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教学氛围的民主,学生才能放下心理包袱,才能勇敢地提出各种不同观点与见解。

三、给予必要启发,让学生会问

正所谓:授之以渔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鱼则终身受益无穷也。在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重视提问方法与技巧的传授,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提问,而不再只是运用所学来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真正地学会提问。

我们都知道,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学生的自主提问势必也会经过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指导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这样经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思考,学生才能地内化与吸收,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提问技巧,进而学会自主提问。教师可以在文本的重难点处、学生理解肤浅处来巧妙地设计问题,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与思维,这样学生就不仅仅是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学会思维,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这样自然也会让学生慢慢地学会提问。

四、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爱问

自主提问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直线上升的,此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于他人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才能以外部激励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才能让学生爱上提问,学会提问。为此我们要重视教师的评价,要让评价成为推动学生自主提问强有力的支撑。

首先,不管学生的提问是否有价值,都要对学生勇于思考与提问的积极性给予正面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鼓励。其次,对学生所提问题不要只做简单的结果性评价。许多教师也非常重视赏识的作用,但往往只是局限于对提问结果的评价,如“问得很好”,但往往忽视其过程,好与不好在哪里,才是评价的关键。教师的评价要关注思考的过程,要让学生能够将思考的过程暴露出来,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的再分析与再思考,来让学生自行认识到所提问题有没有价值,并让学生来自行修正。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效应,让学生爱上提问,学会提问。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学会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