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学习之“探究”

2015-10-21罗斌欣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荆轲文言基础知识

罗斌欣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进入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将是不错的选择。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作品,比例高,地位重要。但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程中最难学,最不感兴趣的内容就是文言文,学生普遍缺乏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探求的热情,这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

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使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能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因此,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是突破文言文教学“瓶颈”的一个可行途径。

一、参考查阅相关的背景介绍和注释说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学探究

新版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部分的注释相当详尽,学生通过注释,结合已有的知识,参读课文基本上能疏通文意。学生如果有了必要的参考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教师再教给他们一些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做到以学生学为主、教师讲为辅,从而避免出现那种台上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情景。

对于文言文中的故事背景,完全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赤壁赋》一文前,我给学生相应地补充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课堂自学内容。在课堂上,我通过学生自读、置疑、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文章背景来分析文意,同时探究了中国古代调查探究思想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二、通过小组竞争、合作,初步整理和学习文言基础知识——学生竞争探究

许多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一旦进行“高效课堂”,就等于忽视了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实“高效课堂”下的文言文教学不但没有冲淡基础知识的学习,反而高效的完成了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因为一般在文言文教学的第一或第二课时,学生就可以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自己质疑解疑,并借助《古汉语字词典》完成《导学案》中“预习案”的内容,至于“探究案”的内容,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的请教老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

比如对《游褒禅山记》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登山前”“游洞中”“游洞后”三部分来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词类活用或人生感悟分别请其它小组交叉来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再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做梳理总结。这样不但把枯燥的字词讲解转化为小组激烈竞争的讨论探究形式,而且让学生也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学习。

三、课文即剧本,教室就是舞台——学生兴趣探究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近几年来入选的特别多,比如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就文言文中讲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不但增强了参与表演学生的自信,而且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比如《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这一节内容,让学生自己推荐演员来完成荆轲的表演,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结束后,再由各小组同学板书展示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课堂表演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远远超过单纯从课本上得到的认识,所以学生对课本剧的自编自导自演尤为重要,不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从不同层面增强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自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课外阅读,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补充——学生拓展探究

课堂上学到的文言知识要通过课外“消化”才能真正“吸收”。《语文读本》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同步阅读《读本》中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例如,教学《鸿门宴》,让学生阅读《垓下之围》,可以使学生对项羽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逍遥游》,让学生阅读庄子的《秋水》,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庄子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等。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教师要给予解答。

五、利用文言文知识,积累作文素材——学生写作探究

高中部分的文言文除了积累知识阅读鉴赏外,更有价值之处是,它可以为学生写作文时提供引经据典的超级可靠素材,增加学生作文的亮点。比如学完《鸿门宴》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刘邦或项羽,可以让学生以“项羽,我想对你说……”为题完成一篇作文,也可以从项羽“妇人之仁”“君人之度”“鲁莽自负”这些角度出发立意,自拟话题,让学生完成作文。

再比如《荆轲刺秦王》学完后可这样表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荆轲刺秦王,为一己之私,已有数人为之头颅落地,外备可谓足矣!然而最终功败垂成,就是因为同去的秦武阳,脸又青又白,不自主的发抖,以致秦王惊疑,托此等人担当大任,可谓太子丹谋事不周也!然后让学生以“细节”“勇气”“成功”等为话题,完成作文。同样对《鸿门宴》的拓展作文角度就更丰富了,由此可见,学好一篇文言文不仅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益匪浅,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提升人生价值,甚至改变人生命运。

虽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首当其冲,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无奈、畏惧可见一斑。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肯改變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认真钻研方法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拥有探究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猜你喜欢

荆轲文言基础知识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