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的探讨

2015-10-21伍伟锋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

伍伟锋

【摘要】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对于节约土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积极地作用,有利于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但是,在现实中,我国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展开研究和论述,希望能对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

1.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意义

1.1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要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加速发展,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不断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通过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共享,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尽快缩短与城市之间的差距。特别是近年现代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也为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带来了有利的契机,促进了土地的进一步流转,也为农村人口的重新整合布局奠定了新的基础。

1.2优化村镇空间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从河南省各地行政村构成和布局上看,普遍存在村多、型小、分散的问题,都缺少科学的规划,就村建村,自然形成。如果不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就会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积极稳妥推进撤村并村,将农村的路、水、田、林、村等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可以集约利用资源,提高使用效益,尽快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变农村生产生活面貌。

1.3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在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不断减少,受人口等变化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出现相应的缺位或难以形成规模,也给农村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农民难以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够形成相对集中的新的农民生产生活聚集区,公共资源可以实现整体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为更有效地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2.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2.1建设步伐跨度太大

建设步伐太大,对农民住房全部拆除,盲目合村并点,以自然村规模小,居住分散,造成土地浪费,不利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为由,让农民全部住进高楼,少则3-5个村,多则10多个村聚集到一个社区,建立新型农村社区(俗称万人村),实行城市化管理,造成当前村民农业生产与生活不便。

2.2 规划编制仓促,调研不足

规划编制仓促、研究调研不足,尤其是对村庄的社会、经济、聚落结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乡土风情的研究不足,对当前村庄发展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把握不准,为建新型社区而建新型社区

2.3特色缺失、千村一面

许多社区采用方格网式的布局,缺乏对村庄原有特色的挖掘利用,以至于新建社区特色缺失,千村一面。

3.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建议

3.1借助区域发展的力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農村社区的规划建设中,要注意和县城经济的发展方向协调一致,适应区域发展条件,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通过科学的规划,在照顾农村特殊村情的基础上,整合农村的资源、环境、交通以及区位优势,从宏观层面为新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定位定性,挖掘农村自身经济发展的潜在条件,加强其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中,不仅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还要从农村的生产和就业出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功能,解决农民搬迁后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

3.2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包括合理规划社区选址、合理的日照间距以及建筑密度、适当的控制容积率等内容。在新型社区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不应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此外,我们还应该结合当地的区位条件,适当的推广风力发电、小水电、沼气池等清洁能源技术,加快新农村能源建设的步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为基础,强调农村发展的效率,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3.3继承和发展农村中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特色

小乡村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旧有的空间格局、文化习俗和建筑特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与农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相协调,又要延续和继承当地的文化风俗和传统习惯,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宅和古村落,使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4.以河南新乡为例看新村规划的初步成效

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新社区时间虽然不长,但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为:

4.1增加了土地资源

新乡市农民户均宅基地为1亩左右,新社区户均0.6亩,建新拆旧户均节约用地0.4亩。旧村改造的土地首先用于复耕实现占补平衡,剩余土地的10%仍用于复耕,确保耕地不减并有所增加。2009年耕地面积达605万亩,比2004年增加25.6万亩。启动建设的36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近30万亩,节约率达40%以上。目前已累计拆旧宅基地1.17万亩,复耕1571亩。长垣县常村镇同悦社区由7个村整合而成,原来的村庄占地1604.55亩,新社区规划用地450亩,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154.55亩。

4.2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新乡市农村新社区住宅全部按照高标准设计,寿命至少达到50年,变过去的“一代人盖三次房”为“一代人盖房三代人居住”,既节约了资源,也节约了投资。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新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垣县的38个新社区共修建道路92公里,自来水系统14个,学校25所,标准卫生室22所,服务中心8所,文化大院11个,配套电力设施全部完成。在新型社区居住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改变,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与城市趋同。

4.3提升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程度

通过村庄整合,打破了原有村组界限,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化,雨水经下水道及时排放,改变了农村以往“有新房无新村”和延续几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群众之间因建房高低不同、雨水流向等而引发的矛盾,也从根本上得到化解。

5.结语

总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新型社区房屋建设量将逐年增多,不仅可以带动延伸产业增长,也切实关系着广大农民的人居环境问题,将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舒适、清洁、便利、卫生的生活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阳建强,王海卉等著.最佳人居小城镇空间发展与规划设计[M].2015

[2]津市市村庄布点规划.2007-2020.

[3]孙奇.面向可实施的村庄集聚规划研究——以嘉兴市周王庙镇为例[J].理想空间,2010.12:27-31.

猜你喜欢

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策略
浅析变电站规划建设法律手续办理常见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