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有效探索

2015-10-21任军霞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基本规律实践

任军霞

摘要:数学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促进数学生活化的有效实践,能够强化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体现生活需要数学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实践 基本规律

一、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理解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之中,真正回归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促进数学生活化的实践,能够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生认数初期,例如对“克”“千克”的认识,首先要知道一张纸、一本书的重量,了解1克、1千克是多少。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字之后,我们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习题,如自家的门牌号是多少,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远,需要走多长时间,在操场上跑步时的路程及时间等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数学现象。再如,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走进超市,体会1千克的物品。这样,学生不但感受到了1千克有多重,而且还知道1千克=1000克,1斤鸡蛋重量是500克,1个苹果、一袋糖的重量是多少。在重量级别的区分方面,我们通过实际举例增加学生的数字概念,如学生在称体重时用千克,而在煤炭称重时可用千克和吨计算。针对教材中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巧设情境问答,以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想象,引发他们的思考,增强其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走进市场,学生仔细观察了物品的重量和质量标示,记下物品的重量。这些亲身体验能够强化学生留心观察、敢于质疑、积极汲取数学知识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总的来说,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上引导,使学生感到浅显易懂,情趣盎然。新教材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熟悉的生活为起点,教师可以发挥自身创造力,创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再现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感,这也体现了生活需要数学的基本规律。

二、实现数学教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让数学服务于实际生活。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习非常努力,更是获取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学生非常熟悉周围生活,以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存款、取款,参观银行,记录银行的利率,懂得初步的理财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运用数学解决了生活问题。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自觉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相联系,这对扩展数学知识及增强学习积极性都是十分必要的。春天是旅游的季节,那么怎样做好一次经济实惠的春游呢?我们把购买旅游用品当成一次作业,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有关面包、香肠、蛋糕、水果、饮料、矿泉水等食品的价格,制成价格表,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分析现状,合理安排,办好这次旅行。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现实性。只有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加之生活化的练习,才能促进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更好地运用数学,逐步养成“以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继而体会到“生活无处不数学”的道理。为实现广泛的实践,我们应帮助学生搜集相关“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如对钟表、计量器等的认识,在丰富他们知识的同时,使其感受到生活的充实。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就能促使学生长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题经常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以适应未来生活。

当然,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不仅是为了解决数学题,更是为了促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引发思考、总结经验、形成初步的数理概念,体味数学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面临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要合理利用现行教材,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促进生活中的数学步入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更加生动、直观,实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周围的客观世界。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在最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掌握和运用数学,力求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所差异,生活空间不尽相同,因此实施生活化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交活动,以及他们的家庭环境,以此打好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础。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战场,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校园中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校园变化,把这些校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入课堂,以促进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趣味性。

三、用数学知识改变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假日经济生活可谓缤彩纷呈。走亲访友,旅游观光、假日消费日趋增多,在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奥妙,那就是更好地运用数学,提高效率。如旅游區的购票问题,走亲访友中的礼品购买,旅游途中的行程规划,打折问题,走路开车中的行程问题,不胜枚举。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过程中,发挥数学的作用可帮助学生做到节俭、省时、高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也面临着不同的数学问题,如住房情况、年收入情况等。以此为背景作为开拓性内容,能够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数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要积极寻找学生的身边数学事例,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典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提出数学问题,把例题尽可能转化为全体学生熟悉的教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问题当中。换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在生活情境中,呈现给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再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习实践内容。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要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课堂教学内容要服务于生活实践,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增强数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生活经验成为智慧。我们还要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有现实意义的数学,从时间概念、数目概念、形状等方面入手,教学进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此外,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关联,挖掘生活中蕴含着的大量数学信息,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们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总的来说,理解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精彩的世界。

(责编 张宇)

猜你喜欢

基本规律实践
例析通过构造常数列进行解题的基本规律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队列动作技能教学的基本规律
20世纪军种结构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