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生存困境与解决路径略述

2015-10-21董国军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视栏目栏目纪录片

董国军

摘 要:纪录片它是以真实记录生活为基础的,区别于电影等艺术形式。纪录片文化含量高,往往能体现一家电视台的最高艺术水准。2011年1月1日,随着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开播,一批纪实类专业频道应运而生,纪录片连续走红。今年6月,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和九套播出,纪录片进一步走进公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和喜爱。中国纪录片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然而,就在“纪录片的春天”背后,地方电视台纪录片依然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现实困境与尴尬。

关键词:纪录片;生存困境;地方电视台

目前,几乎所有的地市级电视纪录片栏目都面临一种尴尬的生存困境。电视栏目纪录片收视率和广告额度直线下降,对观众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持续下降。许多城市电视台曾经的品牌纪录片栏目大多被叫停,电视栏目纪录片全面退出电视主流媒体的黄金时段,城市台电视栏目纪录片的低落萎靡已是普遍现象,许多地方台的纪录片栏目举步维艰,纷纷下马。

一、市场法则与生存困境

(一)城市台纪录片思想呈现主流化,无论选择何种题材,何种表现方式,最终往往脱离不了教化与宣传主流思潮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对真实人物背后或者事件侧面的不同角度的审视与洞察。作为地方台纪录片编导,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思维等因素,很容易陷入模式化、表象化,而缺乏对主题的深度挖掘,流于仅仅对过去的文化符号作自我揣测和表面化解读。电视栏目的模式化运作制约了纪录片生产的个性表达和多元形态。当纪录片进行栏目化之后,就必然要接受流水线式的快速生产方式,这就与纪录片慢工出细活的创作规律相冲突。从选题策划机制、申报把关到拍摄按部就班,纪录片的创作变得程式化、定型化,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形式、内容、题材和话语风格,自我重复过多,手法陈旧老套。纪录片的深度和意义在栏目化的进程中被消解。

(二)从文化定位来看,地方台纪录片的精英视角与电视的大众媒体属性产生了冲突

纪录片历来被视为一些精英拍给另一些精英看,其中蕴涵创作者对社会、历史和人文的思考,重理性思辨的文化气质与世俗化的大众审美拉开距离。创作者未能根据社会文化环境的转变,及时调整创作内容、风格和旨趣,与观众的审美接受形成各说各话的局面。

(三)资金投入存在难题

目前,地方台纪录片主要依靠自身投资与拍摄制作,由于纪录片制作周期长,赢利模式单一,广告收入少,绝大多数地方电视台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到电视剧、电影故事片以及综艺节目的制作中,纪录片的投入微乎其微。制播一体机制带来制约。地方台传统的制播合一、自产自销,行政区域隔断了纪录片市场的自由流通,使地方台纪录片陷入低投入、低质量、低收视率、低回收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观念调整和应对策略

(一)坚持内容为王,在题材及表现手法上力求创新

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必须依据国情,遵循现实的文化背景,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思想多元化,关注现实,体现人文精神。在具体作品的创作中,保持纪录片的文化品质,在恪守纪录片真实底线的基础上,力求表现手法的创新与多样化。具体表现为:

1.注重选材本土化,坚持大众品格和平民视角

从选题和选材上看,地市台扎根本土是最佳的应对策略。讲述地方的历史和地方人,只有秉承独特的地方文化意识,才能与当地观众的深层心理积淀相契合。从而在栏目与观众之间形成了对应的互动关系。另外,要坚持题材的大众化。创作者们将目光从古老的历史及边远的山林移开,开始将镜头对准现世中的普通大众。“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使老百姓在屏幕上看到了自己及身边的人,让老百姓成为纪录片的主人公,而这背后潜藏着的是一种文化观念的轉型。

2.讲述方式的故事化

纪录片创作者在创作中不断探索更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 纪录片是一门叙事的艺术。把一个人物、一件事情讲述得生动有趣应该是纪录片的基本要求之一。在电视竞争日趋激烈、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的今天, 故事性、趣味性更是纪录片市场化生存的一个重要策略。 纪录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是以人物为故事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声音的表现,对纪录片的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创作者必须凭自己的经验把握鲜活的生活现象,从中挖掘故事、发现故事并抓住故事。通过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创作手法,来感动人,来表现人性的“真善美”。纪录片的故事化,可以代替自然主义的刻板记录和有闻必录的流水账,可以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内容上偏向对人性的深度挖掘,透过故事观其本质。

(二)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广开思路,开源节流,为纪录片创作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

应考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纪录片的拍摄和发行,地市台应根据各地情况,建立地方纪录片基金。以鼓励纪录片导演和一些独立纪录片人进行创作。主要致力于通过对文案、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的强调和支持,来推动高质量的纪录片创作。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交流与合作

“人”是发展的关键。纪录片产业要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创作队伍的人才建设。一方面,要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与激励机制,防止人才流失;要培养和打造一支本土化品牌纪录人。继续发挥台内原有纪录片制作人才的经验优势,努力培养优秀编导队伍,打造本土化品牌纪录人。

三、结束语

电视纪录片作为文化含量最高的电视艺术形态,是外界了解一个社会、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好途径和最佳方式。可以说,增强地方的文化软实力,实现地方文化走向全国,离不开纪录片的繁荣和发展。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和纪录片人的不懈努力下,地方台纪录片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魏斌.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与发展[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5).

[2]何苏六.直面市场:中国纪录片当前境况描述[EB/01.]

[3]李雪.央视纪录片频道开启纪录片产业时代[J].北京商报,2010(7).

猜你喜欢

电视栏目栏目纪录片
Rough Cut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首档安全生产电视栏目开播
电视栏目策划的理念与路径
电视栏目后期制作的创新
电视栏目品牌的蓝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