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新课改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5-10-21闵引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爱意小组长语文课堂

闵引玲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通过夺额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孩子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的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掌握预习方法,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1.要确定好预习自学目标

目标要清晰、明确,指向性强,让学生按着目标由浅入深的一个一个目标去自学,是学生感到有章可循。

2.培训好各组的小组长

小组长是教师的小助手,语文教师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教会小组长学会自学,并会指导本组学生自学,充当小教师的作用,让小组长负起总责来,然后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到位。而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中差生,也许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3.学生批注文本时要独立

在批注文本时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能独立地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对文本写法技巧的理解和探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交流、补充,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唯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我校提倡“15+30”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一定是身体力行的,我觉得我上的《美丽的西双版纳》这节展示课,实现了这种模式。课堂上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已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任务是对学生展示内容设计,组织,对学生进行进行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评价,从而彻底摒弃教师一统课堂,应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不走下来的局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和展示的快乐,培养学生乐学善思,愿答积极性,推开学生的参与面,谁在课堂上发言的多,参与积极主动,这更能学有所得,这使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发现,理解知识,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变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著名实验也启示我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那人的智慧成就。而自己信任和崇拜的人对自己的赏识,更能够给与自己无穷的力量展现。因此,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张扬的激励个性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激发出思维火花

1.“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理想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之间才会相互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奕奕的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的说,“你先试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你看你说的多好、多准确呀!”……在老師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2.“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势、灌输式、一问一答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即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例如教完《甜甜的泥土》一文,让学生学写亲情的文章,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可以在自主探索新知识中获得乐趣,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四、生活融入语文,让学生体味语文题为语文乐趣

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语文从生活中走出来,有目的地将语文问题提炼出来,再将语文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语文,用语文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语文意识,又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生活实例融入语文

结合身边事例入入到语文课堂中,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语文课堂大起来,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都可以成为学习语文的源素材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发现,进一步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积累语文素材,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语文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语文问题回归生活

语文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语文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学习应用,试着让学生们练习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寻物启事、喜事请柬、应对甲流建议书等,只有真正运用好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即对语文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个性得以张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这就是新课改下,我们一直追求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爱意小组长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分餐小组长
大声说我爱你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把爱装进信封里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