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21李淑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新课程传统教材

李淑云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最终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弊端

纵观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弊端。

第一,课堂教学的静态化和統一化——学生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

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授人以鱼”的灌输式教育。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存储”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灌输式”教育或“储蓄式教育”,于是,教育就变成了一种储蓄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

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唯书唯上的教育。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形是:教师如同钦差大臣,教材如同圣旨,而学生则如同俯首听命的臣民。

三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大一统”的教育。

第二,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生活世界的殖民地化。

一是注重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缺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课堂教学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活力。

二是注重未来生活,脱离现实生活。

第三,课堂教学的孤立化——集体生活中的“单干户”与“孤立的个体”。

一是教育主体之间交往性质的垄断和交往形式的单一性。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我国课堂教学中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交往的启动者和主宰者,扮演着“法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则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往、沟通和互动。

二是教育主体之间对象上的选择性和交往机会的不均衡性。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在对象的选择上,还是交往内容和时间分配上以及教师的交往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一种“唯成就中心“的倾向。

二、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鼓励创新是是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学习兴趣上,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求知欲,表现出众的意志品质,能够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期关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在学习动机上,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渴望,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批判,力求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在学习态度上,富有远大理想,敢于唤醒,思考问题的范围和领域不为他人所左右。在学习行为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喜欢出“新点子”,善于标新立异和发表和别人不同的观点、见解,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

第二,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提高个体质量以及生命价值和意义为宗旨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是一个学生不断的超越和提升现有生存状态,从而创造一种更为完满的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

三、创新教学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同时,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而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其关键和重要作用的是以下“四大因素”。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首要因素。

民主、平等是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十分重要的行为准则。师生没有民主、平等就建立不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难以形成充满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氛围。

第二,实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是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必要因素。

首先,是教学目的的开放,传统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封闭的学习,其特点之一是学习目的的单一化;开放式教学,其特点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整体化,即注重知识、能力,也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还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

其次,是教学课程的开放,创新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过程,这就必须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和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应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新表现。

再次,是教学评价的开放,创新性学习的评价,一是强调多元的价值取向,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自己不同的答案,而且要鼓励学生辟蹊径。二是强调将评价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潜能的开发、表达能力的提高。

最后,树立社会大课堂的观念。当前全球趋于一体化,因此,不能把学生禁锢在只见“四角天空”的院子里,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当代社会发展的各种信息。

第三,科学处理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直接因素。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是凭借,“教学”是手段,“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不需要教”是目的。

第四,优化教学媒体,是促进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的动力因素。

“创新教育”这个花蕾,将会绽放出鲜艳夺目得花朵,开出丰硕的果实——造就一代创新的人才。

猜你喜欢

新课程传统教材
教材精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