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路文化建设

2015-10-21江华

基层建设 2015年9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社会主义

江华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公路文化建设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职工的思想、凝聚职工的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路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是紧密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領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重大问题作出的鲜明回答,也是着眼于当前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作出的一项战略思考。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方面的重大作用,努力把它转化为广大公路职工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为,为推动公路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走向全面发展的、真正得到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一元指导地位。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扑朔迷离的文化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实践印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惟一正确的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崛起的必由之路。理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希望和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寄托着广大人民和社会各阶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励着人民满怀信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建设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柱,它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使中华民族精神在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伦理道德的统一体,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等主要方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旗帜鲜明地规定了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既适应现阶段人们的道德实际,又引领人们荣辱观念的提升,是社会的稳定器,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重要的政治保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注入了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并分别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政治保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把当代先进文化建设放到突出位置的治国方略。

二、把握公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公路文化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公路文化是指公路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在民族传统、时代特征和社会各种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地域特色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敬业精神、行为准则。作为公路文化的内在结构,公路精神文化是公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在公路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它引导职工群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为公路工作提供智力保障和动力支持。

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过程中,公路人创造出了丰硕的公路文化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为主要精神的“铺路石”精神,有“以路为业、以班为家”的雀儿山道班式的“护路神”精神,有以“路要久”为寓意的黑龙江省“6 ·19”养护工人节,有包起帆、许振超、陈刚毅、陈德华等时代先锋,有全社会民众发自肺腑并响彻大地的“要想富、先修路”的心声。此外,在依法治路进程中,出台颁布了《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依托公路精神文化和“学树创”、“微笑服务,温馨交通”等实践载体,公路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享誉世界的奇迹:在“死亡之海”架上沙漠彩带;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历史;合宁高速公路在抗洪救灾中被称为安徽的“救命路”;在公路文化的鼓舞下,公路职工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战胜了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公路里程、密度、等级跻身全球前列,公路“窗口”成为宣传公路文化的名片,等等。

建设公路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内在的、本质的统一性。两者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核心是为实践服务、为现实服务;主线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基本要求是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着眼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着眼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者的鲜明特征表现为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统一;最终目标都是团结动员人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由此可见,公路行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赋予了公路文化建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也是我们国家和各地区、行业和单位精神文化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其包含的四个方面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公路系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密切结合公路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结合职工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状况的实际,落实和体现到公路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具体地说,应努力做到把握一个主体、弘扬一种精神、树立一个理念、加强一个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路文化建设要把握公路一线这个主体。公路一线泛指公路工程建设、公路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治超工作、收费站等直接接触社会的岗位。公路文化来源于公路一线,也影响着公路一线。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公路一线职工约占公路系统职工总数的80%。是公路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是创造公路物质文明财富的主体,公路一线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文化生活、队伍素质,代表着整个公路行业的形象。公路文化要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可,就必须在建管养生产一线推进。坚持公路一线的主体作用,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的具体体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路文化建设要弘扬“铺路石”精神。国有国魂,军有军魂,路有路魂。公路职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孕育出的“铺路石”精神就是公路的灵魂。它是公路行业各种精神因素的凝结和融合,是公路建、养、管主题工作的一种无形“资源”。通过弘扬“铺路石”精神,使广大公路职工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使广大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公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路文化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公路职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首先,要以人为根本,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不断启发人的自觉性,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职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地去追求先进的思想,追求完美的价值目标,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要以人为基本,做到关心人,帮助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适应群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多用交流疏导、说服教育、民主讨论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第三,要以人为资本,做到开发人,鼓舞人,努力激发人的创造性。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以此感召职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路文化建设要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公路行业作为直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行业,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动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以“学树创”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要求,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的示范作用,以共建實现共享,以共享促进共建,使人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进一步建设负责任的部门和负责任的行业,以创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作风、一流的窗口、一流的业绩,树立公路行业的新形象,为公路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社会主义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幼儿园语言领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浅析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