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讨

2015-10-21言欢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轮廓线村庄空间

言欢

乡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一般是指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非都市地区,表现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人文活动特征。而乡村诞生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的产生和发展。首先乡村是农业生产的载体,乡村的存在形式契合了农业生产在空间上的需求。所以乡村的存在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不只是旅游休闲。其次乡村也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乡村中的物质实体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记录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更历程,记载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脉络。在乡村中长期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民俗及民间信仰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今天,围绕乡村形成了一系列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也就赋予了乡村的一些特殊功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2013年1号文件也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说道,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能单纯靠政府的外部投入,谋取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才是改善生活条件的根本与关键。现有的发展经验表明,美丽乡村建设无产业无

支撑、无产业无持久。发展乡村产业要求因地制宜的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美丽乡村基本都是按照旅游村打造,导致户户农民争相去开农家乐。不可否认,农家乐确实可以給农民带来客观的收入,但并不是每一个示范村特色村都有着绝佳的山水资源的。没有自然山水资源的依托,就必须打造人工景观。人工景观一是前期投入巨大后期维护费用也高,二是很容易与其他旅游地区雷同。再说,农村存在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文化是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遍地开花的旅游村是否在逐渐背离农村存在的本质?

诚然,农业的收入确实不如农家乐高,但是那针对的是传统农业呢?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现代农业技术,除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自然景观。再如,耳熟能详的“潘苹果”。2013年天水苹果平均1斤只有1.7元左右,2014年经潘石屹代言的“潘苹果”走高档水果路线,平均一个就将近10元。乡村自然资源丰富,依托优良的自然资源做成高端农产品品牌也可以为农民致富多开一条路子。回到旅游村,不仅山水资源可以成为旅游卖点,农产品也同样能吸引游客。北京平谷的桃基地,平谷区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桃园。大桃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0多亩扩展到现在的22万亩,一举列入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大片桃花景观以及成熟时期桃子的采摘体验吸引了大批游客。农民不仅可以靠种桃致富,旅游的收入也很可观。农村产业形成特色,铸就品牌, 凝聚效应,使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在具体的村庄设计上需要注意保留农村原始的风貌。山水格局、村庄布局等是美丽乡村空间宏观层面规划的基本要素,具体规划设计要以尊重自然为原则。对山水格局方面,应注意对自然山水的保护,慎砍树,不填湖。合理村庄布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乡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保证迁村并点能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力量,更需要作为主体的农民的积极参与。首先,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居住在乡村,最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对乡村空间有着切身体会,最清楚什么样的乡村空间是美丽的。因此,在迀村并点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权力。其次,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当中,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益处,保障其利益、解决其就业和保障、提升其综合素质,进而促进美丽乡村的品质升华。同时,在保留村及非保留村的选择上要根据乡村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选择适宜模式,分类实施合并。

在保留原始山水及合理迁村并点后,再结合规划视角及美学理念,注重乡村空间轮廓线、色彩等能够体现乡村空间特色要素的营造。乡村空间轮廓线包括山体轮廓线、村屋轮廓线、水岸际线及公路际线。受农村特定地理风貌环境的影响,乡村空间轮廓线营造应与景观相适应。这些轮廓线受其所处特殊地形、历史因素、经济技术条件等要素共同影响,不但能够反映乡村的空间特征,也蕴含着乡村文化及历史变迁。具体规划设计中可结合各个空间斑块的地形特征、功能性质等,在空间轮廓中比例、尺度等反映出来。

乡村色彩不同于城市的色彩,主要是有自然景物构成的色彩,比如山体水体植被等。人们对乡村色彩的感知可以强化对乡村形象的认知,比如江宁美丽乡村紫色薰衣草怒放的大塘金,粉色桃花点缀的世凹。乡村色彩应以自然色彩为主,人工色彩的选择应配合自然色彩,切忌矫揉造作。

同时,也需要注意细节的设计。村庄中的一棵树、一座桥或一口水井也许就承载着村庄的一段历史甚至一个美丽的故事。将这些有意义的元素营造成一个个空间节点,让村庄更有文化内涵。因此规划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个村庄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挖掘整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找准村庄的文化脉络,确定文化品位。

“美丽乡村”核心在“美丽”二字。建设美丽乡村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同步提升的有机过程。美丽乡村既要求“外在美” ,也要求“内在美。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要实现五个层面的“美” ,即城乡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村貌整洁环境美、农民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农民素质美、管理民主乡村和谐美。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之“美” ,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是集农村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于一身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 更是一项关乎千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

猜你喜欢

轮廓线村庄空间
初 春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墨戏
村庄在哪里
探析城市滨水空间轮廓线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