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旧城更新研究

2015-10-21王文卉申一彤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王文卉 申一彤

摘 要:通过对城市无序蔓延所产生的诸多问题的反思,研究借鉴精明增长理论来引导旧城更新,提高城市内部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进而解决城市无序蔓延的问题,并在宝鸡市南关路旧城改造中进行了验证,对今后旧城更新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市无序蔓延;精明增长;旧城更新;土地集约化利用

1 引言

当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被经济利益驱使的城市无节制的堆积和扩张,于是城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诟病。与此同时,城市用地向外扩张使得旧城内土地利用粗放低效、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脏乱等城市问题愈发严重,这里无法享受城市应有的美好,却承受着城市最多的丑陋,旧城改造亟待解决。本文在对城市用地无序蔓延的反思下,借鉴精明增长理论来推进旧城更新,从而提高城市内部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进而使城市无序蔓延的问题得到控制。

2 研究概述

2.1 精明增长理论的提出背景

美国在二战后率先步入了郊区城市化加速阶段,伴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的大规模建设郊区化现象日益加剧,由此带来了的诸多问题开始引起了美国人的关注——大量农田被建设为房屋,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90年代,美国人借鉴欧洲的“紧凑发展”,针对城市无序蔓延的问题,提出了“精明增长”概念。

2.2 精明增长理论的思想内涵

2003 年,美国规划师协会在丹佛召开规划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用精明增长来解决城市蔓延问题[3]。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1]。

针对城市蔓延,美国“精明增长在线”提出了10项规划原则:混合式多功能的土地利用;垂直的紧凑式建筑设计;能在尺寸样式上满足不同阶层的住房要求;步行式社区;创造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的居住场所感觉;增加交通工具种类选择;保护空地、农田、风景区和生态敏感区;加强利用和发展现有社区;做出可预测、公平和产生效益的发展决定;鼓励公众参与。

2.3 精明增长理论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对策

2.3.1 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精明增长以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平衡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为前提,以土地为载体,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因此,编制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关键。

2.3.2 保护城市周边的乡村土地

精明增长理论首先是针对城市用地无序蔓延提出的,要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首先必须对城市用地的无序蔓延进行遏制。保护城市周边的乡村用地,一方面遏制城市用地无序蔓延,另一方面又反过来促进内城更新。

2.3.3 鼓励嵌入式开发和城市更新

旧城区曾是城市的主要用地,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其地位逐步被新的繁华地段所取代,于是其各项设施建设开始落后,环境也一再恶化,土地的利用粗放低效。在精明增长的理论下,正式要对这些旧城区进行更新,实现存量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2.3.4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

将城市的对外发展体系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联系起来,从政策上保护公交优先,同时在用地模式上要坚持集约化、功能混合的原则。

3实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南关路旧城改造片区位于宝鸡市红旗路职中、河滨影剧院、市勘察测绘院以北,宝鸡市炎帝园以东,陇海铁路以南,红旗路以西,规划总用地面积4.4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64公顷。现状用地以居住为主,其余多类用地交错混杂分布。基地布局缺乏整体控制,土地利用粗放低效。

图1 现状分析图

3.2 规划目标与策略

3.2.1 目标

本次规划的目的为打造为具有城市影响力和地标性知名度的集商业、居住、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体。在主题风貌方面,西地块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抽象的文化语言为表现形式,打造集合传统及宗教的多元文化片区。东地块打造时尚氛围浓厚的开放型现代商业片区,采用新中式的建筑风格。

3.2.2 策略

综合物业开发模式的应用,使得规划并不是简单的建筑群堆叠,而是一个内部元素相互碰撞,不断产生化学反应的有机体。作为这样的一个有机体,内部的业态构成一定是多元、复合的,实现彼此之间功能的互相促进。在商业空间处理中,采用商业广场、商业内街、屋顶退台、廊桥、商业岸线、树状交通组织,打造出多层级的商业空间,同时形成完善的流线组织。

3.3 规划方案

3.3.1 方案构思

面临诸多客观问题,结合现实条件,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以下设计构思:

(1)通过建筑类型选取,空间布局的优化、构减轻铁路噪声对周围的影响。

(2)在地块北侧规划一条打通红旗路和南关路的道路,营造商业界面,便于各种流线组织,并塑造沿陇海线的城市景观岸线。

(3)居住以满足安置为主,尽量增加商业、酒店、办公、公寓的面积。开发建筑与安置住宅分开组织,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同时提升商业面积比例。

(4)构建一条通往炎帝园的文化主轴,形成良好的视线通廊,空间布局注意营造良好的城市天际线。

(5)通过空间引导活动,考虑不同文化及信仰者的活动开敞空间布局。

3.3.2 方案生成

经过构思总结,对于本案提出了两套设计方案,生成过程(图1,图2)。

图2 构思一:商住南北分离布置,打开地块北侧入口,形成沿北侧商业界面。

图3 构思二:商业布置在中心,北侧解决安置住房,南侧进行商品房开发。

通过综合对比,方案一在实现较优的商住分离基础上保证了良好的商业价值,组织了系统化的城市综合体内部体系,其门户空间的开放性的控制更为南关路片区对外形成良好的吸引力,故选取方案一为最终主打方案,进行深化。

4 结语

本文在对城市无序蔓延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基于精明增长理论下的旧城更新中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对策, 并在宝鸡市南关路内城改造中进行了验证,为旧城改造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唐相龙.“精明增长”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08):98-120.

[2]王国爱,李同升.“新都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进展与评述[J].规划师.2009(04):67-71.

[3]孫娟.“精明增长”的追问——美国城市“精明增长”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