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的村庄规划建设与管理

2015-10-21贾巧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村庄规划城乡统筹探索

贾巧娟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村庄规划显然不能适应农村长远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在分析目前村庄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城乡统筹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对策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提倡公众参与、塑造村庄特色、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和土地资源、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乡统筹,村庄规划,问题,探索

一、农村居民点统筹用地的特点

(一)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二)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三)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結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二、新农村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规划的城乡统筹及体系框架问题

由于城乡“二元化”体制的长期存在,重城市发展轻乡村建设,我国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办法及相关标准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框架,而新农村规划则显薄弱,尚未形成自身独立、完整的理论框架、编制方法及指标体系,所以新农村规划不得不参照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及技术指标。但由于城市与乡村在经济职能、人口规模、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行政级别、空间尺度、建筑形式、生活习惯及民风习俗等要素方面差异巨大,所以它们的规划要素必然也不一样。

(二)规划缺乏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引导

有些地方领导片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抱着快出成效、急功近利的想法,以为搞大拆大建,或者把房子外立面粉刷一下,搞好环境卫生,就叫做新农村建设,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新农村规划往往只侧重于村容村貌整治,而忽视了对农村的产业引导,没有经济发展的带动,必然导致农民缺乏实施规划的持续动力。

(三)新农村规划缺乏有效指导,未能充分发挥其利用效益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用地是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排一定比例的留用地,用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被征地后农民的生活来源,也常称为“带征地”。农村的土地征收主要是应城市建设项目的需求,由于我国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城市规划的严肃性不够,规划常因城市项目建设进行调整,但在调整的同时却未对原有农村“带征地”的开发利用进行统筹考虑,导致建设项目用地的安排与“带征地”脱节。

(四)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用地空间缺乏统筹规划

由于受农民“建了新村不拆旧村、多占用地”的小农意识影响,目前我国农村“一户多宅”的情况普遍存在,空心村数量众多,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加大,但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受国土政策的影响,且农村建房缺乏适合的管理办法,农村零星住宅建设的审批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农民改善生活环境和婚娶分户的迫切需求现实存在,导致农民占用农田、路边等非建设用地加建、抢建现象严重,农村建房布局凌乱,对土地资源的浪费较大。

(五)规划缺乏公众参与

规划师往往根据自己或决策者的审美喜好,简单追求整齐划一的效果或现代时尚的风格,按照城市住宅小区的模式布局农村,大量使用非乡土性材料,忽视了对村民生活习惯、新农村原有的传统历史文化风貌、布局肌理和建筑风格的考虑,造成了规划不符合村民生产生活习惯、涉及工程量大(如较大的拆迁量、需要改变乡村原有的地形地貌等)、实施困难和农村地域特色缺失等问题。

三、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农村规划的几个可参考的思路

(一)规划要保证质量、有特色、高起点

既然是新型的农村规划,就要区别与以往的老式建设模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要突出不同地域、不同农村的特色和人文特点。

新型农村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领导模式,因此,做好这些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我们在进行新型农村建设的规划时就要从整体和大局出发,科学、全面有条理地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设计。

(二)规划既要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又要重视农村的现实情况,在长远目标引领下逐级推进

我国推行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城乡的均衡统一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对城镇发展的战略指导,新型农村建设的发展格局是个远期目标,是一个与传统观念决裂的长期过程,绝不是在短期内能实现,但随着经济水平与人们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逐步实现。因此,在规划中应本着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分批开展建设活动,立足实际,逐步实现预想目标。

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农村规划的具体方面要考虑的内容

(一)规划的定性方面要考虑打造特色农村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位置所跨越的经度与纬度范围都很大,因此,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农村的自然景观、风俗习惯、人文理念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规划时既要保留村和镇的原来各自的不同性质,同时又要使二者在性质上实现完美地统一。新型农村的定性,要突出新型的性质,在大区域上要有共同的主题,而一村一庄也要独具特色,比如依托本地、本村的传统文化来打造特色建筑,树立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特色品牌形象,如“桃园春色”“梅园春景” 等规划主题,突出地方特色。

(二)规划的定位方面要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倾听农民的意愿,不能因为发展而不顾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赶农民上楼”的做法是不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也不符合建设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因此,在规划中对农村的定位一定要结合农村实际,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交通优势,对产业布局的规划建设提出明确目标,使其生产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长期而渐变的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农村居民的心理变化过程,提高农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的定量方面要有准确数字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农村建设之前,我们要对农村的现实情况进行摸底和考察,尤其是农村的数量以及每个农村的整体规模与他们的发展水平,这些情况都要调查清楚。如果村庄道路情况较差,在规划就应该从修路入手,来改善居住环境,而不是单纯盯着房子的改造。如果农村的土地面积非常紧张,就要在规划中注意保护耕地,尽量减少住房挤占耕地。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更无法做出规划与理论指导。所以我们必需得首先搞清楚工程建设的量的方面的问题才能使规划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总之,农村居民点统筹规划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一些典型模式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适时创新和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的核心是土地的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应该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不能靠侵害农民的权益来发展经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以后,应充分抓住这个机会,把农民的权益和经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土地可持续利用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雯,李嘉林,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启示[J]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08

[2] 赵虎,王兴平,基于城乡统筹理念的农村规划改进措施探讨[J] 规划师,2008(10)

[3] 王鹏,王健,《城乡规划法》背景下对北京农村规划的思考[J] 北京规划建设,2008(02)

[4] 中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探索,李兵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11月

猜你喜欢

村庄规划城乡统筹探索
减量规划视角下衰落型村庄发展策略
城乡统筹视角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述评
城乡统筹视角: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研究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微循环模式的村庄规划研究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