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凸显“语文味”

2015-10-21王爱卿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文课课文

王爱卿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講究它的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这是由语文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语文课堂尽显语文的特性和魅力,凸显“语文味”呢?

一、铺垫语文味——巧设导语

现在有些教师的课前沟通及导入一味追求热闹,却与语文相距甚远。有位教师在上《落花生》一课时,他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花生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是花生。又问,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呢?学生说了很多,教师又用之前查找的资料、图片,把花生开花、结果的原理说得清清楚楚,然后导入课文的学习。这样的导入,粗粗一看,可能会觉得生动有趣。可是,仔细一琢磨,就不对劲儿,没有“语文味”。其实,一节好的语文课,往往在上课伊始就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中就是如此——孙老师上课前先介绍自己姓孙,是孙悟空的“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接着由孙悟空引出《西游记》,从《西游记》说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再说到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说到《水浒传》中的108个好汉,让学生说说对“好汉”的理解,由此引出好汉林冲,引出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孙老师的导入,既了解了学生学习状况,又补充了大量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信息;既幽默风趣,又有浓浓的语文味,可谓自然流畅,丝丝入扣。

二、品尝语文味——咬文嚼字

阅读是学生主体对文字符号进行解码、获取信息,并得到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对文字的感知是阅读的开始,理解其意义是阅读的核心。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赏句,感悟语言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以实现语言的内化及创造性的解读,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感受语文味——激情共鸣

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作者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对话、沟通、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的心与作家的心、学生的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阅读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这篇文章”里,要注意“这篇文章”与我们自身实际和生活世界的联系,我们要挖掘教材,把情感点化出来,在一定范围内打开穿越时空的阅读链接,在课堂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谈谈自己的认识或体会,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感悟到文章语言中的内涵,打动学生的心弦。

四、营造语文味——书声琅琅

“动情诵读、静心默读”,语文课的语文味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语文素养不是靠分析出来的,而是主要靠读出来的。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的确,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五、追求语文味——激发想象

崔峦老师在一篇讲话稿中提到:“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的确,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回归语文课的本真,让阅读教学弥漫浓郁的语文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更离不开扎实的语言训练。

六、激活语文味——煽动情感

一位教师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有如下一些课堂导语。

你一定见过气势宏伟的江海大桥,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精致秀气的小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座无形的桥。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只要你用心地读,一定能够找到刚才这些问题的答案。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和台湾还能架设有形的桥。但是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同是骨肉同胞,海峡割不断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今天这篇课文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愿意去感受和触摸这样的一份血脉亲情吗?

这些词语看起来是零落的,但我想其中的某些词语一定会触动你的心弦,让你回忆起课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片断。他们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在海峡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这些语言,散文诗一样的语言,它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文本身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学语文的氛围。课堂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学生在用心地读,在用心地思考。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安安静静中一样酝酿着激情,流淌着感动,让人回味无穷。曾经有位老师说:“你要是在课堂上出口成章,旁征博引,学生想不喜欢语文都难。”

七、凸显语文味——语言训练

“读写结合”是课标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编写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它不仅表现在“综合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时时训练的特点,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而且还明确地“暗示”我们: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同学们读起来,还要让同学们写起来,这些都是语文的实践活动。试想,当学生们迫不及待想模仿,或已展开想象的翅膀,或情感得到升华,想一写为快,这时的写,语文味不是更浓了吗?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让教学语言美起来,让精彩精致的课堂语言凸显出醉人的语文味吧!让课堂尽显语文本身的特性和独特的魅力,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吧!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文课课文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