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10-21肖爱庄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肖爱庄

读书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指导学生科学地读书,无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现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谈几点做法。

一、导读课文应该是教师备课的一项常规内容

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初一新生的依赖性强,自学能力弱,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从初一开始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书本的方法,逐渐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教师在备课时要先编拟好阅读的提纲,课堂上让学生依照提纲的要求看书,寻觅需要掌握的知识,等到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已看书,自已找出书中的要点。后一个要求比较高,一般学生能达到前一个要求就行了。

二、预读课文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贵自悟”,有目的地预习读书是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为了读有所悟,并且能够坚持不懈,教师必须以合作者的身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师要想到,学生回家是否把读数学课文当作一回事?即學生对数学课文有兴趣吗?学生对预习数学课文有责任感吗?为了提高学生读书和教师检查的可操作性,教师可与家长联系,以求互相协作,防止学生“惰性”发生,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理科书的习惯。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基于课本内容的一般性问题,要学生书面作答。在新教材中,我们注意到编者很重视“学贵自悟”。教材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的本性出发而编写的,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下,课堂教学必然是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教材配以个性化的卡通人物对话,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诱学生把教科书作为一种娱乐性很强的书来看,然后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教科书中富有人情味的“枯燥”问题。

三、阅读课文应该是一项教学内容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概念引入和形成之后,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的字里行间挖掘出更丰富的内容,通过学生对概念的阅读,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准确简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

要根据课本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安排阅读内容。例如数学课本里的黑体字多数是概念、定义、定理等,是课本里精髓所在,这些内容都是大纲里明确要求必须记忆、理解、掌握、运用的内容,这些黑体字应列入重点阅读的内容,只有通过阅读、讲解、练习等方法,学生才能够记忆、理解和运用。这些黑体字内容较短,阅读所花的时间少,容易实施。另外也可以选一些例题、习题、定理的推导过程、单元小结等做为阅读的内容。选择阅读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我们平时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会自行构造定理或运用是似而非的定理来解决问题,这就说明学生缺乏阅读课文,对定理、定义记忆不深。近年来,中考试卷里阅读题型有所增加,学生若平时没有经过阅读训练,就很难把握题意,容易失分,影响成绩。阅读理科材料不能单纯地看作读书,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伴随着概括、提炼、类比、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训练。

(二)阅读时间的安排

教师可选择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出阅读时间。阅读时间要合理控制,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可安排新课前、讲解后或板书的空隙,新课结束前等时间。形式要多样,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阅读时间一般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这样效果较好。总之,每一节应花一些时间让学生来阅读课本。单元小结是几条纲目,就象骨架,学生阅读时,应找具体的内容进行充实,特别是还没有掌握的内容要及时弥补缺陷,应该在这种再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有一定阅读能力以后,学生就会慢慢地习惯阅读其它材料。这种阅读能力应靠各年级数学教师长期培养。

(三)阅读的方法

1.带读

刚开始我就利用课堂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带读,就教材内容带着学生逐字、逐句、逐段地示读,教给学生怎样读书。如何读懂概念,怎样抓关键语句,怎样抓重点,怎样分析各段的内含,了解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怎样对书中叙述的概念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

2.议读

由于初中生处于人生的似懂非懂阶段,看到有些概念法则仅仅寥寥数字,就认为一读便知,不求甚解,而放松了教师所要求的那种“读”劲,这便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酿造错误。为此,适时设置一些易混易错的“陷井”题目,有意让学生练习,然后让他们再读有关课本内容,进行议论评判。

3.精读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精读教材,教师要站在全体学生的立场上,仔细权衡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单位课节的重点与关键,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精读重点内容,在读书中悟出知识要点。在精读中悟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解题训练是检验阅读效果的手段

“学数学不做题,如同玩儿戏”,进行阅读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反过来对定义、定理、性质、法则的记忆就更加深刻,才能融汇贯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通过解题训练揭示知识的精确内涵,教材中的隐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知识间的相互关联,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的人。

为什么有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没上过一天大学,甚至中学未毕业,却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独领风骚呢?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阅读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把学习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不能以浅短的眼光看待学生,更不能以一时成绩的优劣论成败,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这是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