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2015-10-21张殿庆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张殿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态度,决定学习成绩,态度不端正,就会一事无成。那么,怎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呢?现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相对落后的现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给学生分析落后的原因:落后是因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因而没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没有适应高科技迅速发展的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当然就要落后。我们也可以从学生自己家庭生活的艰苦,父母挣钱养家糊口的艰辛等方面给学生分析。初中生已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自己的思想,思维,有自己的自尊,有自己的理想,只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学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就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态度端正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难形成,刻苦了,努力了,成绩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古人曰“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

第二,努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作为语文教师,只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爱好者,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学好语文。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来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和语文能力,因材施教,抓准机会激发和启示,为学生会思考和语言表达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所作出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三,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是否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有效的途径。汉字听写大赛、现代文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话剧表演等。学生对这些比赛的兴趣非常浓厚,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这样的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又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只要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就不怕学生学不好语文。

第五,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影响学生。

首先, 作为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学生。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教育如同一缕阳光,受教育者沐浴着这缕阳光,灵魂得到了唤醒。教师在这种唤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为人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最后,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教学中融会贯通,才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适时引导,妥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信,才能对教师所教科目兴趣不减。

總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