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观念 家校共育 提升实效

2015-10-21李潇潇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英语课母语共育

李潇潇

“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协调教育,学校引领家长在教育愿景、形式、方法上与学校同步,达到学校、家庭互通互融,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种方式与手段。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曾经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在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而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和教育的理念也在悄然变化。家庭教育与我们最终的教育实效的体现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时代在进步,家长们的观念也在进步,但就英语这一学科而言,老师们仍有种在夹缝中生存的感觉,从我们的实践探究来看,英语学科的家校共育“非常有必要”,却又“难以落实”。

一、小学英语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环境复杂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实际的家庭结构和孩子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数性格上有所缺失并可能缺乏看管,父母没空、主要由老人照看孩子的又比较娇惯、放任,自己很忙又要照顾孩子的家长又难免急躁……

2.缺乏家校共育观念

小学语数学科,家长普遍很重视,家长配合度也很高,然而就小学英语学科而言,即便有的家长也告诉孩子“英语很重要”,但大多数仍以一句:“我们不懂英语”或“我们没办法辅导”为理由,直接将英语教育的“重任”丢给了我们英语老师,让老师们在“非母语环境”下开始了“任重而道远”且“单打独斗”的英语教学,有时甚至连基本的孩子回家读书签字也不能配合!

二、小学英语家校共育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的营造语言环境,实现自然习得

英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第二语言,由于缺乏母语环境,小学生年龄小且刚接触英语,不可能像中学生那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更多的是靠上课老师的教学和课后的要求。但作为一门语言,课堂上的“学得”是完全不够的,事实上,“习得”与“学得”是语言能力获取过程中的两种不可或缺的方式。要想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还需要更多的“习得”。只有有了全方位的环境营造,孩子对于二语的学习才会不那么孤立,才能实现自然而然的感知与习得。

2.有利于及时巩固教学内容,落实教学实效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语数老师基本每天都会与孩子见面,每天都会清查作业,而英语老师每周只见3次,且由于任教班级较多,对于学生的“过问”也不可能像语数老师那么“细”,如果当天英语课后家长也不“过问”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错过了“最初遗忘速度很快”这一时间段,英语课的教学实效就更难保证了。

3.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升自学能力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也是学习语言的四种方法;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没有交流、应用的真实语言环境,每天听读是学好英语最根本的方法与途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习惯,还包括回家听读、复习等习惯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家庭的有力配合。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需要家长的监督,所以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是家长。家长的配合与督促对孩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

三、如何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学习实效

1.落实听读作业,养成每天听读的习惯

英语作为语言学科,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必须要“多读”,这个“读”既包括“诵读”也包括“阅读”,小学低段可能更侧重“诵读”,而中高段则在有一定语言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阅读”。但英语与语文不同的是,语文是母语,所以孩子们从小便有了大环境的“习得”,而英语没有母语环境,孩子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学得”,所以我们还必须增加一个环节就是“听”,而且是“多听”,只有有了正确的大量的输入,才会最终实现正确的输出,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就要督促孩子及时听录音,并按老师要求听准确后再模仿跟读,对于之前的旧知也要不断的听读,这样一来及时并且不间断的复习巩固,孩子自然会掌握得更扎实,发音也会由于长期的“磨耳朵”而更标准。

2.营造语言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环境的营造,除了校園文化、学校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家庭是更大的阵地。一天24小时,小学生在校的时间最多8小时,普通学校一周只有三节英语课,加起来也只有120分钟。而如果孩子每天能在家听读英语30分钟,就算每周按6天算,也可以有180分钟的积累。我们可以试想,孤立的120分钟的英语课学习时间与120分钟的英语课学习时间+180分钟课后积累,会有多大的区别呢?答案是:孩子的差异会非常的大。

事实上,这30分钟并不需要家长有多好的英语基础,有多大的英语辅导能力,你甚至可以不懂英语,但你要做的就是为孩子营造语言环境,除了基本的课本听读外,利用早起后、睡觉前、洗漱时、玩耍时等等碎片时间为他们播放原版的儿歌、童谣、英语故事……当然,如果孩子自己有能力、有兴趣或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还可以坚持进行英语亲自阅读。

3.家校合力,搭建友谊之桥

教学本身就是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的融洽对于教育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是最好的教学状态,也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学生家长,如果能够成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润滑油,最终受益者一定是孩子们。家长对老师多些信任,多些配合;少些怀疑,少些挑剔;老师对家长多些理解,多些沟通;少些不满,少些抱怨。家长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了解老师的要求并积极配合;老师多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并调整相应的教学及要求,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家校合力才能更好的凸显,孩子才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家校共育意识在小学英语学科的达成对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三分钟热情,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是许多孩子英语学不好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小学孩子心性不稳这一时期,如果老师和父母能共同合力,及时关心、鼓励孩子,和他们一起坚持,坚持,再坚持,定能使家校共育凸显实效,让孩子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如家长所愿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卓有成效。

猜你喜欢

英语课母语共育
泰州地区技术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改发展方向研究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后巩固作业形式和评价策略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快乐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