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有效性行为策略

2015-10-21张小峰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

张小峰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任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从讲述和提问两个方面来谈行为策略。

一、讲述策略

(一)從讲述的形式来分析讲述行为策略

从形式来说,讲述行为要注意语音、语调、语流、语速等方面的正确运用。为了使讲述行为做到语音准确、语调适中、语流连贯、语速恰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推广普通话,避免使用方言教学;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讲述的热情;为了表达上的连贯,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化的语言,讲述时尽量使用短句子,避免不必要的口头禅;以比平时日常讲话稍慢一些的语速进行讲述,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做到快慢适中。

(二)从讲述的内容来分析讲述行为策略

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准确性、逻辑性、规范性、简练性、节奏性等,而从讲述行为的内容来看,特别需要注意讲述要清晰明了,以及讲述内容的合理组织。教师清晰明了讲授的策略包括:首先,减少讲授中的模糊和混乱。其次,清晰提出教学目的和要求。清楚地提出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是清晰教学需要运用的十个原理之一。最后,运用有助于清晰明了的多种方法。

教师对课文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讲解,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讲解过程中巧妙地穿插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老师讲解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得以下几个方面。

1.讲解行为的针对性强

老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清晰地描述、指示和说明并且配合使用了多媒体、读书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需要和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期望,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要点、重点明确突出,紧扣文章主题引导学生思维升华。

2.讲解语言具有鲜明的启发性

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3.讲解的内容富含教育性

教师的讲解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始终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教师将讲解语言的教育性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文以载道,使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

二、提问策略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它作为一种重要而广泛的教学行为。教学中的提问源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孔子教弟子时与弟子的一问一答行为。自那时以来,提问就逐渐在学校广泛使用。很多的研究表明,有时候在校时间的80%都用在了提问和回答上。应指出的是,虽然提问在学校如此流行,但并非所有的提问都促成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一)发问策略

1.优选问点课堂提问

要真正起到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认识水平,就必须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所谓问点,就是指讲授教材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

2.选准时机

课堂提问还必须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之处。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倍功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的进程来说:课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导课堂教学中来;课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课尾,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情况及时反问、疏问或追问。

3.难易适中

课堂提问还必须掌握分寸,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提问既不能过难,只面向少数尖子生;也不能过易,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动脑筋也能回答。所谓照顾大多数,也就是大多数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得出。

4.注意对象

课堂提问更应注意对象,问在学生需要处。课堂提问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别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那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生,第二、三种针对中等生,四、五两种主要用来提问优等生,使之各有所思,各有所获。

(二)评价策略

1.积极反应

教师表扬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怎样理解受表扬的原因,如果学生认为只有能力差的学生才会受到表扬,那么表扬就会失去有效性;如果表扬太频繁,也会失去它的价值性。

2.转问与探问

转问与探问是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确切的情况下,教师所做出的反应。转问就是同一问题向另一学生发问。探问是对同一学生继续发问,这种发问不是原提问的重复,而是提供回答的线索予以提示;或是将原问题进行分解,简化为若干小问题;或是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等等。给学生以启发,以达到正确回答为目的。

3.再组织

是指教师在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概括,给学生一个明确、清晰、完整的答案。这样可以避免班上某些学生将应答中的某些错误回答当成正确回答。

三、小结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教师的职业生命是在教室里生长和度过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命活动方式。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承载着教学理念,是一个能动性极强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清晰地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自己既当成观察者又当成被观察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那么每一节课的教学就会成功。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由低效向高效发展,是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追求的一个永恒目标。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