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一片新天地

2015-10-21汪良清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科学教材实验

汪良清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须的”。阅读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形式,语文课程如此,小学科学课程也离不开阅读,科学课怎样阅读,读什么,读多少皆因探究活动的需要而定,。科学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在探究活动中的价值,利用好这一价值,使阅读和探究融为一体,要让阅读成为促进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阅读,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激发探究动力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的融合,学生也就很难感悟到科学的真谛。而当前教科版的科学教材是图文并茂,字字珠玑。图片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简笔画或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场景为内容,具体、形象、鲜活。而文字却是教材编写者字字斟酌,言简意赅。无论是画中精彩的人物对话,简短的概念,还是简洁的提示语,都具有启发性、逻辑性、规范性。由此可知,小学科学教材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是学生喜欢读,也是可以读懂的好教材。适时指导学生阅读科学教材,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激活科学探究的原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一)阅读“引言”

教科版科学教材在每个主题单元的首页都设置“引言”,其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该单元的兴趣,指明该单元的研究方向。笔者利用“引言”指导学生阅读、讨论,使学生懂得该单元科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阅读“资料库”

“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事例和知识的拓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和探究的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适时指导阅读就能引领学生持续探究、增强科学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二、阅读,教给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动手做是科学探究的灵魂。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常呈现手忙脚乱,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操作不规范、思维不活跃等现象,以致影响科学探究的效率。而在科学教材中往往通过图片、文字和表格在学生不甚明了之處给予提示,在学生思路不清晰之处给予点拨,在操作不规范之处给予示范,在问题的关键之处给予提炼点睛,具有很好的启发、指导作用。

(一)读文只为探究之需

科学教材的文字不像传统教材那样试图告知一些什么知识。而更多的是期望对学生的探究实现给予启发、引导和帮助。

1.研读文本,寻求探究方法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念不足,面对科学问题不知道如何去研究,提不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案,思路混乱,无法深入研究。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从中获得启发,让学生理清科学探究思路,掌握探究方法,有序进行科学探究,使探究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2.研读文本,规范操作行为

现在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弱,操作不规范是常有的事。为此教师的讲解和规范的操作是对学生很好的示范。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实验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讨论效果更好。

因此,我们与其把教材看作是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内容的文本,还不如把教材理解成学生开展主题探究的指导资料,它承载了指导学生合理开展探究活动的诸多义务。

(二)读图另有图外之意

翻开现在的小学科学教材,每个章节的不同位置都恰到好处地分布着一些图片,包括照片、结构图、演示图、示意图、模式图、肖像图等。这些图片直观形象、简明生动,能表达出丰富的科学信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更是学生探究的重要载体。

读图,化静为动,探知事物之变;读图,一图多用,挖掘图片潜能。

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图片,可以将探究活动演绎得更精彩。

(三)读表彰显探究要素

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实验要尊重证据,“实验和实验数据是得出结论的唯一依据”。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喜欢提问题,喜欢做实验,而对实验的数据往往不太感兴趣,不会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科学结论,而是根据自己对事物认识,受自己前概念或教师、同学语言的暗示作用,重复别人的结论,这显然背离科学探究的本意。而科学实验数据却是培养尊重证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借助对科学教材表格的阅读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实验更加精到。

1.读表,启迪科学思维

科学教学倡导做中学,是强调践行,注重实证。但是,如果实验只做不思,也不会有真正的探究。科学探究经历应该成为学生思维不断推进的过程。因此,实验后对相关信息的处理,为学生运用科学思维研究问题提供了舞台。探究活动中从实验操作到科学结论,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综合和概括。

2.读表,指导科学实验

在实验活动之前,解读实验记录表,也往往是对实验过程有一个很好指导作用。

虽然读记录表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这很值得。学生在读表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目的、实验的步骤及注意点,使探究活动更有序、严谨。

三、阅读,拓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视野,铸就探究精神

(一)阅读科学家的传记

了解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故事,了解他们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了解他们为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的精神等。

(二)阅读科学家的故事

如牛顿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对学生科学实验中,展开联想、进行类比推理等就有很好的启发教育作用。

这些科普读物为学生在科学学习、科学探究活动中,提供了示范,树立了榜样,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真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综合上述,科学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合理品读文本,理性研读图片,严谨解读表格,都是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它改变了学生不去阅读、不会阅读科学教材,不去思考科普读物、科学家的故事之后的科学品质的现状,它激发学生阅读科学知识的兴趣。通过科学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养成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猜你喜欢

科学教材实验
教材精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