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庄近现代民族工业沧桑旧影

2015-10-21路凯

山东画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枣庄台儿庄山东省

路凯

枣庄历史文化丰厚,名胜古迹众多,名人英才辈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兴公司”、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支股票、山东省第一条商办铁路(台枣铁路)等均诞生于枣庄,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奠定了枣庄独特的人文底蕴。

沧桑老建筑见证城市文明的发展

枣庄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枣庄”作为有记载的地名第一次正式出现,是“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公司)”1912年正式施行的《中兴公司章程》中记载:“本公司总矿在峄县城北枣庄。”自此,“枣庄”之名才在社会上逐渐叫开。

所以,枣庄的历史,从开始之初就与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结下了“同生共存”的不解之缘。谈到枣庄,就要从“中兴公司”和“煤炭”说起。

枣庄素称鲁南煤城,煤质优良,采煤历史悠久。李鸿章曾称枣庄煤“较日本上等煤尤佳,与英国松白煤相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峄县志》载:“矿务之见于三代前者也讫唐五代不废。”清代时已大量开采煤炭并外运。1878年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派直隶知县戴华藻筹资5万元,在枣庄开办峄县中兴矿局。1899年,兖沂曹济兵备道张莲芬经清政府批准来枣庄合办枣庄煤矿,创办“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股份制企业,并發行了中国第一支股票。两任民国总统黎元洪、徐世昌都曾担任过董事长,张学良也是最大的股东之一。上世纪30年代,中兴公司就采用机械化采煤,成为仅次于日资抚顺煤矿、中英合资开滦煤矿的全国第三大煤矿。中兴公司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企业,凭借其业绩、实力和规模,对中国民族工业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枣庄也因此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之后,它又成为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

说起“中兴公司”,不得不说一下它的办公大楼(现枣庄煤矿办公大楼)。大楼建成于1923年,1946年因战争遭到破坏,1953年照原样复建。该建筑是枣庄发展的发源地,见证和记载着中兴公司百年来的沧桑发展历史。

大楼为砖混结构,东西方向的正楼为2层建筑,层高4米。北部单层建筑为会议室。大楼东部有地下室,高3米,地下室有3处入口。正楼中央全高15.6米,中间凸出部分由2根方柱拱托呈半圆形雨篷,楼顶有钟楼。楼内中间门厅有4根花岗岩圆柱拱托,两端与楼梯间相连。门厅两侧为东西向走廊,走廊两侧是办公室,宽敞明亮。建筑为德国人设计,具有欧洲歌德式建筑风格,平面形状似飞机,俗称“飞机楼”。

2003年9月,大楼被山东省建设厅、文化厅确定为“山东省历史文化优秀建筑”。2006年12月,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枣庄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枣庄的煤炭原来都是靠马车走陆路运到台儿庄,然后下运河用船只运往四面八方。据《枣庄煤矿志》记载,1899年,中兴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张莲芬在筹办中兴公司的同时,奏请清政府要求修筑台枣运煤铁路。1908年9月,中兴公司聘请工程师张拜庚实施线路勘测,开始筹资购地,并向德国购置设备,开工建设。1912年,台枣铁路竣工通车,线路全长约41.5公里,共设枣庄、峄县、泥沟、台儿庄四站。台枣铁路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独资经营的商用铁路,也是山东省第一条商办铁路。因为有了铁路,枣庄成为一个交通重地,煤炭不仅销往大江南北,还通过远洋水运,远销国外。

1938年“台儿庄大战”以后,台枣铁路的车站被毁、铁路被炸,几近瘫痪,后经修复勉强维持通车。1946年解放战争中,鲁南军区为阻止国民党军利用台枣铁路进攻解放区,组织群众将该线全部拆除,钢轨、车头、车辆荡然无存。1957年,薛(城)枣(庄)铁路修复通车后,台枣铁路遂被废弃。

沧桑老建筑见证红色革命的历史

枣庄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近百年来,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多次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其中,尤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大战和铁道游击队最为著名,几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1938年春,为阻击日军坂垣、矶谷师团南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以汤恩伯部在峄北拊敌之背。王铭章率122师在滕县与敌厮杀至全师官兵悉数阵亡;庞炳勋、张自忠率部将强敌阻滞临沂城下20余日;3月24日,孙连仲所部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15天内击退敌人8次进攻,完成对敌合围。4月6日,孙、汤各部发起攻击,将敌一举击溃。全役历经月余,共歼敌万余,击落日机两架,缴获战车50余辆、大炮30多门、枪支万余,史称“台儿庄大捷”。它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铁道游击队原称鲁南铁道队,1940年2月,由洪振海、王志胜等以矿工和铁路工人为骨干创立,同年7月改称鲁南铁道大队,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他们以临枣、津浦铁路沿线为主战场,以微山湖为掩护,截军列、扒铁路、端据点、反扫荡,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壮丽篇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小说《铁道游击队》中“打票车”的战斗章节就是从枣庄站拉开的。

苏鲁豫皖边区特工委旧址位于枣庄市市中区大洼街、南马路,约建于1934年。1992年6月,被山东省政府授予了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称号。2000年5月,被山东省建设厅、文化厅确定为“山东省历史文化优秀建筑”。

1932年10月,原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重要创始人郭子化同志受中共徐海埠特委委派,在枣庄老街西门外鸡市口租赁两间草房,开办“同春堂”药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这里成为苏鲁豫皖党组织联络中心。1937年10月,根据新的形势,特委机关迁到徐州。1938年8月,中共中央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至此,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历史使命已完成。

另外,工业的发展和铁路、水运带来的交通便利,促进了枣庄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文交流,各类宗教信仰也随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员在此交汇融合,生根发展,形成了枣庄地区宗教的多元化并存共荣格局。枣庄市清真寺、枣庄市基督教建国街教会堂、青檀寺等众多宗教建筑则是枣庄当时各宗教盛行的见证。

猜你喜欢

枣庄台儿庄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女子存入银行一百万五年后仅剩一元
The grand Chinese ritual
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文化表征研究
台儿庄古城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遇见另一个台儿庄》展示不一样的台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