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水利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

2015-10-21刘钦寿

基层建设 2015年9期
关键词:防渗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刘钦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在水利事业的推动下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防渗技术是重点,做好防渗工作是水利工程质量的前提。本文将结合我国水利工程防渗施工中的难题来详细论述防渗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分析

1.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处理技术概述

水利工程与其他建筑物有所不同,除了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等常见问题有所要求外,尤其要考虑渗漏问题。由水利工程渗漏造成的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对工程安全影响重大。根据国内外的诸多事故经验,水利工程的破坏,并不仅是其建筑自身或者地基的强度问题,大多是由于地基岩土没有发挥抵挡水渗漏的作用。一般在水利工程的坝基与两岸山体中产生渗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水库的蓄水形成过大水压力;二是存在过水通道。水利工程渗透情况,与水头高低、通道大小两方面因素成正比例关系。经过大量实践表明,一般在裂缝中产生较大渗漏的情况,都是由于裂缝和水库之间是内外相通、且具备一定开度。而不与水库及外界相通,或者已经被填充密实的裂隙、溶洞等,不会造成过于严重的漏水问题。因此,在对严重漏水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既要查明水利工程地址岩石内是否存在裂缝、断层、溶蚀等问题,还要对其填充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与勘探,最后再尽可能将水利工程的选址定在工程地质问题较小、渗水量少的地区。另外,很多水利工程的选址,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缺陷,尤其是对病险水库的处理工程中,大多数是由于地质缺陷而造成的渗漏。水利工程的防渗处理,应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情况而选取技术,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2.水利工程形成渗水的原因

2.1大面积的渗水水利工程的地板,易于出现较大范围的渗水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基面周围的基坑施工未达标,排水的能力差,在遭遇较强的降雨天气之时,出现停电或者是机械故障之时,基坑中的水就无法得到及时的排出,引发水面上涨,然后就淹没垫层,进而造成底板的大面积出现透水。加上在工程的建设施工阶段,进行灌注时,混凝土的搅拌不均以致于存在空隙,也会造成大面积的渗水现象。

2.2施工缝的划分为方便施工,在施工的面积较大时,将混凝土的施工分成几个小的单元,这些小单元间的缝隙均是极易出现渗水的。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模板的支撑不牢,易造成跑浆,出现蜂窝的麻面,也会引起缝隙的渗水。

2.3变形缝当出现变形缝时,应采用注、堵、抹涂等方式进行有效处理,工序较多,技术性也比较强,各环节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封闭整体。在处理变形缝的防渗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缝的中间需粘隔离层,使基面间与防水层之间形成隔离的状态,有助于应力的扩散;同时又使防水层产生过大的变形应力,还可以适应结构的变形需要。其次,在最后工序进行水泥砂浆的涂抹保护层时,应该将木板条放在变形缝的中间位置,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砂浆的保护层避免出现裂纹。

3.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措施

3.1土石坝体中的防渗施工技术

(1)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能够对防渗墙的厚度进行比较有效的控制,而且墙段的结合比较紧凑、密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但可以对堤防地基进行永久性的防渗施工,还可以对发生渗漏的堤防工程进行防渗堵漏处理。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可分为浅薄型和深厚型两种。浅薄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防渗墙的深度范围通常控制在10~20m内,最深可达30m,通常适用于对坝基厚度在30m以内且水头较小的土石坝堤防工程进行防渗施工。深厚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通常用于承受水头在20m以上,墙深超过30m的大坝及险要地段的堤防防渗施工。

(2)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技术

通过高压水泥浆液射流冲击破坏被灌地层结构,使水泥浆液与被灌地层土颗粒掺混,形成壁状固结体而起防渗作用。施工时,先要用钻孔机进行钻孔,接着再将灌浆管放进灌浆部位,并通过灌浆管上的喷头把高压浆液对着土层进行喷射,通过对土层的切割与搅拌,使土层的结构被改变并和浆液混合成为一种新的凝结体。根据被灌地层结构和防渗要求不同,又分为定喷、摆喷和旋喷。旋喷通常用来对地基进行加固,以提高地基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减少地基由于变形、破坏而发生渗漏的现象。定喷和摆喷则主要用于对地基进行防渗,以提高坝体边坡的稳定性。

(3)坝体劈裂灌浆施工技术

运用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用一定的灌浆压力,将坝体沿坝轴线方向劈裂,同时灌注合适的泥浆,形成铅直连续的防渗泥墙,从而堵塞漏洞、裂缝或切断软弱层,提高坝体的防渗能力。并通过浆、坝互压和湿陷,使坝体内部应力重分布,提高坝体变形稳定性。施工时,要先沿着堤坝的轴线进行布孔,然后通过灌浆的压力来劈裂坝体,再进行强制灌浆从而形成防渗体。劈裂灌浆防渗施工技术能够同时将坝体内部的裂缝、孔洞等缺陷进行消除,使堤坝坝体的整体防渗性能得到增强。

(4)控制性灌浆施工技术

控制性灌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灌浆工艺,是对传统灌浆工艺的一种调整,通过控制浆液压力和流量,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灌浆范围,节约时间和投资。

3.2混凝土坝工程

混凝土坝是一种通过混凝土的浇筑、碾压、装配等方式修筑成堤坝的工程。混凝土坝工程主要由地基开挖处理与混凝土大坝修筑两部分组成。工序方面,主要包含了施工前的准备、水流控制、地基的处理、混凝土大坝修筑、金属结构安装等。混凝土坝是最容易产生渗漏的工程部位,所以在工程施工要特别的注意。

首先,在混凝土坝施工中对基体洞穴采用有效的封堵措施。混凝土坝在抹灰工程施工前,要对堤坝基体进行仔细的检查,找出缝隙、洞穴进行封堵。如果局部出现不平整的现象,可以通过1:3的水泥砂浆作为找平层,给予找平。如果找平层太厚,就需要采取分层找平的施工方法避免出现裂缝,甚至需要通过钢筋网或者网格布等抗裂材料以提高抗裂的效果,保证缝隙、洞穴的封堵符合标准。

其次,在混凝土坝施工中对抹灰层做好裂缝控制。水利工程混凝土坝的抹灰层施工质量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裂缝控制。保证抹灰层的施工质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抹灰前要对混凝土坝基体进行基层处理,对抹灰层厚度较大的地方要进行分层施工;在施工中,最好添加杜拉纤维用于抗裂,添加量为每方一公斤左右。在水泥砂浆中加入杜拉纤维,均匀搅拌三分钟以后,出槽后的纤维均匀分散,砂浆有较强的粘合力,体积较小,容易和砂浆材料混合。

最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为了有效的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努力。在混凝土搅拌时用水把碎石冷却,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夏季浇筑混凝土时要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进行散热。还可以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管,通过输入冷水降低内部的温度。

4.结语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水利防渗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不规范造成的。我们要加强防渗工作,就必须要针对上文提到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针对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渗漏的原因必须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曲冬梅于坤.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技术的应用探析.科技与企业,2013(2).

[2]姜文洲.水利工程防渗技术处理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2(33).

[3]郑国强《水利工程中堤坝防渗施工技术》[J].中小企業管理与科技2012(6)

[4]韩全《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

猜你喜欢

防渗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高压旋喷桩防渗技术在卵石混砂土层中的应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