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生互评为依托,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15-10-21潘璇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小学语文

潘璇

摘 要:新课改理念使纷繁复杂的评价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呈现,而生生互评是众多评价方式中一种卓有成效的科学评价方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构建“生生互评”的和谐、优质课堂很有必要。本文探讨了小学作文教学“生生互评”存在问题,并探索出提高“生生互评”效率,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生生互评;小学语文;写作能力

“生生互评”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评价模式,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生生互评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自由、丰富、创新、多元化的学习空间,指引学生以同桌或小组的形式参与合作互评,促使学生在讨论、切磋中提升自我,构建和谐的作文教学课堂。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生互评”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不当

在小学语文作文“生生互评”教学中,多媒体的渗透与广泛应用俨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被日渐重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进确实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它使教学内容日渐丰富多样化、教学过程更加趣味生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诱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等。但在生生互评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将大量的互评修改符号和互评要求以花哨的多媒体形式呈现出来,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少、对画面印象深刻。学生在互评时依旧不知所措,互评效率很低。

2.组际讨论不深入,评价方式机械单一

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尚处于浅层次,因此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学生的讨论不深入,但一些学生好动心强,注意力分散,不情愿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看法,这些学生要么不参与,要么参与时只停留在挑剔别人毛病的层次上,不能在教师指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再者,学生只是围绕标准答案与教师指导,划出好句子、改错别字、互相订正等,这样“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的单一、机械式评价方式缺乏多元化。

3.独特见解欠缺,学生未能全面参与

在小学语文作文“生生互评”中,很多参与互评的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即面对同一类型的作文问题,别人怎么评,他也怎么评,且在语言和内容上受教师言语和其他学生的影响较大,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生生互评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侃侃而谈,深入交流。还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基础薄弱,不知道从何处而评,故只能做“倾听者”,不能作参与者。因此,小学语文作文生生互评中存在着学生未能全面参与的问题。

二、以生生互评为依托,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1.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生生互评”服务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生互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在小学语文作文生生互评过程中,如不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且过分依赖或夸大多媒体功能与优势,不仅不能起到辅助服务功能,反而会起到抑制和阻碍,不利于生生互评的开展。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对《校园新事多》这篇学生已经完成的作文进行生生互评时,总共用了四张PPT进行了内容展示,这四张中的前三章都在介绍“评价该篇文章所用到的各类修改符号”且每一个符号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只在最后一张介绍了小组生生互评的评改要求,但该幻灯片只涉及字词句的修改符号,对文章结构、内容、中心、体裁等并未涉及,这导致大部分学生浏览完前三张后,便不记得内容,只记得幻灯片的颜色以及教师在讲解时讲过的故事。笔者认为,该处可以将对修改符号的介绍和互评要求的介绍放在一张PPT上,并以讲义的方式将一些重点细节内容发放给学生,并让学生在互评时有资料可查。由于修改符号过多,教师在PPT中展示时尽可能清晰明了,避免复杂繁琐化,最后还要进行有侧重点的讲解。

2.善用“范文呈现分析法”,做到授之以渔

“生生互评”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由于很多学生并未深刻理解其内涵与方法,因此其在互评过程中常感到茫然无措,生生互评的过程便是学生偷懒耍滑的时间,无益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地指导与协助,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生互评的方法。“范文呈现分析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学生习作中找一篇代表性较强的文章,用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解析,研究结束教师可进行评价方法的总结。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写过一篇题为《值得回忆的一件事》的文章,挑选了其中一篇当做范文进行讲评。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继而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字语错误。标点错误以及搭配不合理的句子,最后还进行了形式、结构、中心、题材的尝试性评价。其中一个学生说,“它的开头很好,但结尾不好,不能起到总结的效果”,另外一个说“文章要求写一件事,他却写了两件”,第三个学生(下转第190页)

(上接第146页)显然也有点打抱不平,继续说:“我感觉该文章在分段上很能表现中心,用词也很好。”这样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互评”的步骤与方法。

3.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全面讨论,发表独特见解

在学生进行作文生生互评中,教师要尽可能改变学生参与不全面、讨论不深入、不敢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问题。就全面参与、深入讨论而言,需要教师营造和谐活跃的作文互评氛围,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采用小组竞赛、代表发言的方式激励学生认真准备,深入讨论。当然,在分组上应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优者带动差者,实现全面参与,共同进步。在发表独特见解方面,要求教师不设定标准答案,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与发挥空间。例如:在《校园新事多》学生文章的互评当中,一些教师在进行指导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家认为这篇文章在句子上有什么优点?”其中一个小组代表说:“自然、贴切有韵味。”这时教师便立马符合说:“说得对极了,表达很到位。”这样的回应显然限制了后来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笔者认为教师可如是说:“你的评价很对,但老师觉得有点笼统,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请大胆说出来。”这样鼓励式回应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生生互评后作“二次评价”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生生互评模式,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互评中交流,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發展,因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写作潜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但学生毕竟能力有限,缺乏教师指导,单纯的生生互评很难达到促使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生生互评结束后,应有意识地进行“二次评价”,以指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有效写作。学生在进行互评时,教师要尽可能认真观察,尤其是在学生讨论发生争执的地方,要激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见解。在互评后,教师要对评价中肯的学生进行认可与赞扬,对评价稍微偏颇的学生要进行切实指导,帮助其纠正错误。教师的“二次评价”使学生不仅“受益这一篇”,更能受益多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中的生生互评,迎合了素质教育重视形成性评价、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要求。以生生互评为依托,既能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与自信,使其积极主动参与作文评价,通过探索、合作、讨论、借鉴等不断积累写作知识,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能力。针对当前作文生生互评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对症下药,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出新的推动生生互评有效开展的策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柱.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1):149-150.

[2]于新会.作文生生互评的初次尝试例析——以上海市某中学一位语文教师的作文讲评课为例[J].新课程(下),2015(1):27+29.

[3]吴林叶,董小娟.生生互评让童心在交流中飞翔[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145-147.

[4]刘明.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小学语文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