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5-10-21吴仁授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

吴仁授

摘 要:问题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中设计系列问题,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逐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情境引入、合作交流、延伸拓展、课堂小结方面谈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促兴趣;明主题;促运用

问题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养成獨立思考的习惯和与别人交流的欲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并在探究和合作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从情境引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方面谈谈我在应用问题教学中的感受。

一、情境引入,促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而难度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之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为课堂教学注入生命活力。因而情境引入的问题我认为是“点亮主题”,为一节课后续学习热身。例如,日历中的方程。

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完成下图2010年11月份的日历表,并说明你填写日历表的依据。

日历中的数还有其他规律吗?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挂历,在挂历中圈出相邻的三个数,你能说出这相邻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有不同的圈数方法,有横圈、有竖圈、有斜圈。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对一张再也熟悉不过的日历产生新的兴趣。在简单的圈数活动中,交流不同数字规律,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合作交流,明主题

合作交流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因而把问题分细,主题鲜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问题设计要围绕主题,突出本节课所要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老师设置问题要有全局观念,由浅入深,脉络清晰,突出建模思想方法,同时要有极强的逻辑顺序,形成问题串,“高潮迭起”。

师:在挂历同行中圈出相邻的三个数,你能说出这相邻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吗?生:三个数之和能被3整除,前后两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2倍等。师:(老师对学生的答案暂时不予评价)设中间一个数为x,你能表示出其他的两个数吗?谁来评价刚刚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生:前一个数是x-1,后一个数是x+1,x-1+x+x+1=3x,2x=x-1+x+1。师:你还有其他的假设方法吗?生:可以设最左边一个数为x,也可以设最右边一个数为x,……

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设法和不同的解法。在日历表中你还可以圈出怎样的相邻3个数,同一学习小组共同出谋献策,提出问题,哪个小组编的应用题有新意,主动到黑板展示你的作品,让其他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如果把三个数拓展成如图所示的四个数或者更多的数据,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生:可以,首先要注意这些数之间的关系,能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其他数据,利用题中提供的信息列方程解决问题。师:你能用有规则的图形圈出一些有规律的数据,提出问题吗?由你来组织这样的一个游戏?每一学习小组成员来玩这样的游戏。经过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许多“漂亮”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促运用

拓展延伸我认为是课堂教学个性设计环节,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说,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那么拓展延伸是为学有余力同学准备的美餐,我认为是“乘胜追击”。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和小组所发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中,感悟学生学会知识,并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加深学生所学问题的理解与运用,通过老师的点评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突锤炼

课堂小结是回顾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困惑,指导学生解决困惑的方法,归纳学习方法和对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归纳,浓缩课堂的精华。“满载而归”。例如,学完了“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我提出以下问题:函数的性质从哪些方面入手?生:(1)函数解析式;(2)函数图象的形状以及草图;(3)图象的位置与增减性;(4)图象的对称性。师:学习函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生:数形结合。在已有的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图像认识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学习方法的总结和交流,对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在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串”,特别是一系列的变式“问题串”,可以帮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帮助学生自主、有效建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和交流,再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抽象、概括,逐步让学生学会接受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课堂教学将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参考文献:

和学新.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