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程机械的维修与管理

2015-10-21葛文兵

基层建设 2015年9期
关键词:工程机械管理对策

葛文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机械设备的应用与构造日趋复杂,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给建设单位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但是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容我们乐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使用维护成本,建筑企业应加强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问题;管理对策

一、加强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1、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能够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人和物的原因,机械设备的不安全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理,如果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出现较大的问题,将会增加伤亡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通过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避免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2、做好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维修管理方针体现了我国一人为本的重要理念,機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响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政策的号召,通过总结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科学实践经验,贯彻执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能够从各个方面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3、保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能够有效缩短工程造价。通过全过程的机械设备安全,可以避免机械设备受到破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降低了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进而有效的缩短工程造价。

4、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不能够处理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问题,不仅仅会阻碍工作进度,还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伤亡事故。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避免机械设备存在和使用过程中的破坏,减少机械设备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

建筑企业经常忽视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使其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疲劳工作状态,提高了故障发生的概率,加剧了主要零部件的疲劳磨损,加大了维修难度,最终导致无法修复或没有维修价值而提前报废,大幅增加了企业的使用维修成本。

2、零配件供应不及时

工程机械流动性较大。因工程项目地域、现场环境及仓储等条件所限,酉己件采购相对较困难,为了减少资金占用也不大可能购买较多的零部件,一般只库存易损件、常用零配件或少量难购件、特殊零部件等,库存量不大,只是需用时提前一定时间或即时购买。设备计划性的维修或突发性的故障修理,常因库存不足或购买周期长,导致设备待修时间长,影响了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成本。

3、维修人员技能水平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越来越先进,对操作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也相应提高。而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维修人员数量偏少、技术水平较低且长期得不到提高,对工程机械的结构、性能特点、技术参数、操作维保要点等不熟悉,无法适应工程机械维修操控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4、重修理,轻改造

建筑企业反复对工程机械进行局部修理并更换磨损件,没有全局维保观念,只是简单的拆装更换,维修保养没有预见性,殊不知多次换件维修后其总费用与新购整机费用相差无几且生产效率又不能提高。经常忽视工程机械的技术改造,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增加了维修成本,降低了使用精度及效率,施工质量及使用安全性又无法保证,不利于工程机械技术更新、大力推广应用的行业发展需求。

5、检测技术落后

技术人员对工程机械进行维修及故障判断时,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及检测设备作保障,只是凭借经验进行,判断结果准确率低,没有预应性及关联性,对故障发生点及损坏程度难以全而评估,后续维保工作不能顺利实施,延长了维修周期,增加了使用成本。

6、维修设施简陋、作业环境差

项目管理层大多只关注工程施工进度,故而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的维修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维修方式以手工作业为主,现场作业环境差,维修机具设施、检测装备十分简陋,能不配备就不配备,拆拆装装了事。如此的维修方式及管理理念,一时难以改变工程机械维修管理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维修质量差、维修周期长、维修费用高”的不正常局而。

三、提高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维修管理团队

为了提高建筑机械的维修质量及效率,降低使用维修成本,建筑企业应逐步完善专业化和集中化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维修管理团队,可设置维修负责人、技术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维修技师等职能岗位,各级人员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2、加强配件的供应工作

建筑机械配件的供应原则应掌握好,严格控制来源渠道,加强仓储管理,编制好需求计划,进行适量库存。做好配件的供应以保证维修工作的正常进行,合理采购性价比高、质量可靠的设备配件,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提高维修质量,对建筑机械配件的供应遵循“提前制定需求计划,在保证重要的购买周期长的或较难购买的零部件的同时,兼顾一般常用的零件或易损件,在降低维修成本的同时,为不至于影响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而保证最低库存”原则。

3、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力求提高修理效率

高效的修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单机修理法,其特点是需要修理的机型较复杂、修理时间长且维修质量难以保证,而修理单位修理任务不足及维修技术力量较薄弱,可暂且使用该修理方法。二是总成互换修理法,其特点是同类型设备装备较多,零部件通用性强,易购且库存充足,修理的层次较简洁,维修换件的速度快、时间短,因此建筑机械的完好率和使用率都有明显提高,有利于加强建筑机械维修的专业化,减少设备全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严格管理,落实设备维修、保养等各项制度

每一种产品,包括机械设备都有使用寿命,所以其维修、保养直至损坏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这其中保养和使用尤为关键,他们体现着设备的使用价值,这两点应当得到相关的管理人员的重视。任何一个施工项目的负责人,既应该负责好该项目的工作任务,也应该清楚全部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所以,应当将这种安全管理制度贯彻到施工过程中,掌握好设备的装拆操作,确保大型机械的安全运行。

4.1企业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建立使用、维修和保养的有关规章制度。对于一些重要的机械设备要落实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机制,做到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对于多班制工作岗位,各班员工要做好交接工作,对机械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

4.2针对新购买的机械设备和经过大修的机械,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要定期到指定地点对这些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及时掌握机械的性能和发现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做好使用记录及检修记录的归档工作。

4.3应执行机械设备的承包责任制,将设备的运行状态、维修保养费用、技术升级项目等列入承包内容,与生产效益挂钩到一起对员工进行考核;对因违章作业、拼装设备、失修等员工自身的疏忽造成的机械设备损坏、维修等费用,应按承包合同进行经济处罚。

结束语

企业要严格机械设备的设计和使用,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提高机械设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南平.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3(16):193-195.

[2]刘文青.浅析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控制[J].中华民居,2014(12):137-139.

[3]周友光.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212-213.

猜你喜欢

工程机械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在工程机械维修中的应用
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风险现状及分析
工程机械液压控制技术的研究
浅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软PLC技术下的工程机械智能控制器研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国有风险投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刍议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