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有效性方法探索

2015-10-21郑天贵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因素情感探究

郑天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体检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如何落实这一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目前数学教师的中心任务。那么如果对数学既不兴趣又无智力的学生,又该如何提高他们的成绩呢?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盲点,既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个案模型。基于此,本文就个人的教学经验和一些个案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宗旨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是指教师采用人文教育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利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科成绩的目标。这就是以“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激励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

(一)针对性

针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学校生员素质普遍偏差,学习主动性不足;同时针对初中新课改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际情况,希望通过《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走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學新路子。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实践性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享受到参与实践活动的快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要的探究能力。

(三)创新性

在学生原认识结构的基础上,探究知识的本源,建立教学模型,通过归纳、分析、类比、推理、论证等教学手段,获得新的认知结构;在新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通过归纳、总结,获得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创新是高层次的思维培养,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有所创新。

(四)激励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加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所以如何激励学生是教学的一大策略,平淡、呆板的激励是不成功的,只要情感投入,心的交流才能奏效。当然,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学科用语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不可缺少的。

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初探

(一)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给学生“面”的知识而不是“点”的知识

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拓展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我认为一个教师上好一节课应该做到:点明知识点;剖析知识点;知识点的类比与联系。

(二)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渔”的知识而不是“鱼”的知识

《考纲》告诉我们:高考命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我们必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学生问题的结果。在构建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大前提下,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立体式、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初效

(一)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舞台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验、实施,已显示出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的知识探索氛围,一改过去教师唱独台戏的格式,师生互动,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场面溶入浓浓的学术探讨之中。

(二)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

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想与学生真正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从不批评学生、纵容学生,跟学生嘻嘻哈哈所能达到的;而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理解和用心的呵护。在和谐课堂的氛围下,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因而,教师必须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课堂中进行无障碍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三)师生探究知识本源的场所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成功的教育法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此,必须探究知识的本源,探究知识是如何发生、如何生成?已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学生总是不停地接纳;至于知识是如何发生、如何生成那是别人的事,与学习者无关,因而,学生的学习总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总是肤浅的、模糊的;教与学之间无法达到融合与统一。只有在和谐课堂的氛围下,才能探究知识的本源,体会学习的乐趣。

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教学模式,适合教育教学新理念下各学科、各课型的教与学,因为它采用人文教育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激励性”的主要特征。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因素情感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感
台上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