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走班选修的实践与思考

2015-10-21李雯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分校本课程体系

李雯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指导意见》指出,江西省按照国家规定,试行学分制的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必须占一定比例,各个学校还可以依据学校自身特色,开设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完善课程体系。因此,我校课程体系规划总体思路是落实“保证必修、增加选修、有条件开展走班选修、探索学分制和弹性学时制、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等五项推进措施。为此,从2015级高一新生开始,我校试行校本课程走班选修课教学。

此次学校开设的走班选修课分人文、科技、艺术、生活、社团五个门类,共计31门课程,门类多、质量高、开放、包容。有语言类的《宜春方言趣析》,有英语类的《中国传统节庆》,物理类实践类的《科学实验馆》等。主讲教师都是宜春中学各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在超大规模高中实施选修课使教师亲身体会到选修课带来的教学思想的冲击,同时也意识到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做些探讨。

一、走班选修课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境

1.课程门类不齐全、学分难以达到标准。按照国家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的选修课应修满48各学分,课程门类涵盖知识拓展、兴趣特长、职业技能、社会实践四大类。而普通高中没有相关的专业师资、适宜的场地设施和学时安排。尤其在高考指挥棒下,不少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甚至认为非高考科目的教学是在浪费时间。

2.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限。随着选修课的开设,教师角色从单一的课程实施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很多教师对选修课程的主动性认识不清,课程目标达成不明确,课程内容深浅把握不准。此外,教师跨学科整合能力、跨地域合作能力不足也制约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3.临时班级的制约力、凝聚力不足。走班制没有原行政班级的约束,虽然有科任教师、班长。但班级成员间较陌生,合作短时性,容易造成管理松懈、效率低下,缺乏约束力和凝聚力,难以形成班级认同感和荣誉感,给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带来了压力。

二、解决问题探索的一些对策

1.课程改革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要明确办学方向,树立自身的发展旗帜,规划好改革蓝图,统筹安排课程体系的设计、开设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工作。聚合全校各部门、年级力量配合改革的进行。做好宣传工作,使走班选修的认识深入学生、家长、教师心中。

2.强化对选修课的管理。面对选修课人员庞杂的现实,学校对每个选修课不光配备主讲教师,还配备有助教一名。选修课安排固定的教室和上课时间,每班组建班干部队伍,并实行以原行政班级为单位的小组管理,设立班规民约,建立成熟的管理队伍和制度,并对上课缺勤违纪学生进行登记上报。年级进行留班学生班主任登记值守制度和走班学生违纪通报制度。学校成立选修课巡查小组,对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出勤情况、教学执行进行通报,形成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并制定包括评价方案、教师守则、学生守则、学分评定方案在内的完备的管理制度。

3.切实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更新教学理念,改善学校绩效评价机制。广邀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拓展教师知识结构,了解技术前沿。指导教师参加本专业领域的远程教育,提升专业素养。充分寻求社会力量、校友、家长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联合开发课程。

4.完善学分管理,增加过程性体验。在实践中,学分制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保障学业管理制度,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选修学分是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选修课课程设计应与必修课相区别,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教学方式以动手实践型教学为主教学形式可以讲座、交流、展示等跨越式进行。教学评价上实行纵向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代替选拔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既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5.落实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校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编制、印发内容详实的选课指导手册,成立选课指导中心,由科研处提供课程要求,开课教师做好课程说明,班主任提供指导建议。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学生自我认识意识;尊重学生意愿,因势利导;与高考政策相结合,科学指导。

课改的道路充满艰辛与汗水,前景光明而美好。随着走班选修课的推行,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宜中将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自由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潘洪建,李志厚,周福盛.课程教材教法[J].高中选修课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2008(5).

[2]沈立萍.新课程[J].普通高中走班制选修课程实施反思和有效性的研究,2015(25).

猜你喜欢

学分校本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