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015-10-21王侃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育高中生

王侃

摘 要:新时代教学倡导素质教育,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更要有强健的身体,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们要实施终身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传授其有效的锻炼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意识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对教学观念存在误区,认为文化课比体育课重要,体育课无关紧要,导致学生体育意识淡化,运动兴趣下降,身体素质也随之变差。分析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思想导致的,没有健康的身体,谈何学习?所以,我们要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以生为本,强化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學生是教育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要想落实体育教学,就要回归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注重兴趣导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实现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促进自身素质发展。

在传统体育课堂上,教师习惯采用“放羊式”和“四步走”的模式,把学生赶到操场上,马不停蹄地让其排队、热身、简单教学,最后锻炼实践。匆匆忙忙地完成这些教学环节后,学生自由活动。一成不变的教学安排,看似科学,实际上会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弱化,身体素质下降。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对于意识的培养,我们要渗透到体育活动。考虑到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我们要合理安排体育锻炼,使学生在锻炼的同时能放松休息,实现劳逸结合。比如:下雨时可以在室内开展体育意识教学,组织学生观看篮球比赛,并讨论交流,以此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就要落实到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每一次锻炼,纠正其练习的次数、运动的时间、强度和动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锻炼能力的发展,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

与此可见,在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从意识上迈出第一步,让其觉得体育锻炼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实践的动力,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二、立足自身,完善知识结构,提供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

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不仅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改革,还要从自身出发,着重于素质的提升、知识结构的完善,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促进其运动技巧的掌握,从而更好地落实终身体育。

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运动方面有不同的专长,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足球等,他们遇到问题向我们请教,有些我们擅长的可以讲解,但碰到一些不熟悉的就会显得很尴尬,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反思,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自身素质不够。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完善专业知识,提高体育技能,确保在教学时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

鉴于此,教师要跟随信息时代的发展,将网络、多媒体引入课堂中,在帮助自己提升的同时开拓课堂,拓展学生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要注重运动技巧的强化,在指导学生练习的时候能为其提供更专业的建议,促进其优化提升,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技能方面教师不仅要趋向全能,还要有自己的特长,对其有一定研究,掌握一些有用的技巧,以便学生在锻炼时可以得到系统科学的指导。一方面能加强自身素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

由此可见,体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更要立足自身,不断反思,完善自我,提高专业素质,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三、回归教学,注重方法改革,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体育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更要在实践中改革,激活课堂,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鼓励其主动参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宗旨,落实到教学的方方面面。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体育课一直处于弱势,导致学生运动意识不强,更不用说终身体育了。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兴趣导学,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比如,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拔河比赛、篮球友谊赛、乒乓球组队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体育实践中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收获学习体验。其次,教师要从大纲上着手,把握实质,大胆创新,注重方法的改革,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其整合起来,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比如,在讲解一些动作时,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我会在示范以后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细节,并指出容易出错的动作。有时候我还会将学生的动作录下来,挑出典型的错误进行讲解。最后,教师不能忽略体育考核,要定期开展体育考核,全面检测,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明确锻炼目标的同时,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总之,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以生为本,注重兴趣导学,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促进方法改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育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