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工业区控规层面的低碳规划探索与实践

2015-10-21张爱梅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摘要】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城市的低碳规划也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当前城市工业区土地配置不合理,居住区功能性设置不恰当,其他配套设施不能适应居民生活需要。因此,本文从控规层面出发,对城市的空间、土地使用、交通布局、街区布置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更好对促进城市工业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城市工业区;控规层面;低碳规划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各国政府都面临着环境问题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各国提出了多种促进环境改善与经济协调的方案。其中,在城市地区的低碳规划探究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工业区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及实现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方式。但是鉴于工业区污染的严重性,工业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更加重要。城市工业区控規层面下,低碳规划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为城市工业区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带来更多的参考依据。

一、城市工业区控规空间面临的普遍问题分析

城市工业区主要以工业生产为主,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业区的城市规划问题主要围绕着工厂区建设、城市空间规划、交通布置、环境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工业区的合理布局一方面影响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城市各部分的正常运转。当前我国的许多工业化城市以及城市的工业区都面临着严重的居住环境布局、交通规划、土地使用、配套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城市工业区的土地分配比例不适当,工厂大面积占有土地,工业区内居住环境不合理,商业分区和居住分区距离较远,不利于人们出行,也没有实现土地的合理使用。另外,工业区的配套设置不完善,每个居住区内的建设服务中心和社区管理服务缺失,其他卫生、体育等设施十分少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无法满足。另外,城市的低碳规划问题受到了城市工业区原先布局的限制,重新规划的成本过高,也不利于开展城市经济活动,因此,针对城市工业区的低碳规划建设最好按照分区低碳控制原则,以合理的小面积分区为基础,实施低碳空间规划、土地规划、街区规划等方案,以更好的控制城市工业区的低碳经济发展问题。

二、城市工业区整体层面的低碳规划研究

(一)合理布局城市空间,解决土地与交通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布局需要根据城市的整体面积、形态、人口密度、土地规划和交通网络分配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当前针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其中部分学者提出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区域性的规划和详细的规划等三个部门对城市进行分层次、分区域的结构规划,部分学者则主张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利用功能区的混合配制实现土地与交通的合理规划。针对城市空间的低碳规划主要是对紧凑型城市建设、土地的混合使用以及公共交通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合理分析。控规层面的低碳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首先要分析城市的密度问题,通过控制空间密度的大小,减少居民出行的必要性,缩短出行距离,从而控制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低碳规划。另外,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城市工业区的发展问题,需要首先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中转化过来,以生态发展的思路指导工业区的经济发展方向,以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张。针对工业区的城市空间扩张问题,墨尔本提出了“绿楔规划”方式,其通过绿楔对城市的交通进行控制,以构建走廊式的城市空间,从而实现公共交通的合理配置。也就是说,城市的空间布局问题中,公共交通和土地的合理使用问题是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城市规划的指导性思路是要通过设计良好的步行环境以控制人们出行的路线,减少长途出行的必要性,构建以自行车为主要工具的城市空间,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二)规范土地使用规划,提高土地综合功能

根据城市工业区的空间结构划分研究结论,针对工业区内部居住区的土地使用问题可以确定为混合使用的土地使用规划方式。要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就应当构建一个相互交错同时又极富条理的土地规划方案,以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目的。土地混合使用最中心的问题是要实现短路径出行,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促使土地综合有效混合利用。在城市工业区内部的居住分区内,要构建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的低碳生活区。通过合理布置居住、商业以及办公等,减少人们出行距离,控制出行范围,以减少人们因为日常生活需要而进行的重复性交通。同时针对其他类型的用地来说,要实行合理混合、控制比例、完善兼容的原则。针对城市道路的地块尺寸布局设置合理的步行道路,同时更需要合理设计小汽车为主导的街区。在工业区的周边要适当设计适合大型交通工具通过的通道,以满足工业区的发展需要。

(三)合理规划城市街区,提高居住低碳程度

街区的结构控制是构建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基础,因此城市街区的合理规划有利于提高城市的低碳程度,控制碳的排放量。城市工业区一般都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区,因此,街区的规模增大,街区绕行的距离也会相应的增加。在工业区设置密集的交通路线网和公交线路网没有实用价值,也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因此,可以在街区设置时考虑到自行车与公交车之间的换乘问题,街区的长度设置一般以400米到600米之间。为了防止功能单一的巨型街区出现,城市工业区要在进行街区布局设置时,尽可能的考虑街区半径范围内的功能分区规划,增加步行出行的可能性,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街区内部应当配置通达的步行和自行车同行空间,而在街区外围区域要适当设置小汽车、自行车停车场;同时在周边区域设置公交车站,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另外,为了实现低碳规划的目的,最好能够保证小汽车停车场的距离大于公交车站的距离,以增加乘坐公交车的机会。

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基于控规层面考虑的城市工业区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城市环境保护需要,通过合理的空间结构布局设置、土地混合使用规划、街区空间布置实现城市形态、空间的合理布置,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冰,张博,林丽.控规层面的城市新区低碳规划探索与实践——以淮安市生态新城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5(01)

[2] 廖威,唐静.低碳视角下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宁波梅山保税港城国际商贸区为例[J].规划师.2010(12)

[3] 林坚,陈霄,魏筱.我国空间规划协调问题探讨——空间规划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1(12)

作者简介:张爱梅(1984.05),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职务:规划设计师,

职称:初级工程师,专业方向: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