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2015-10-21武君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科历史课堂

武君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言堂的形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转移。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商讨,并展开辩论,在交流中互相启发。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学生机械接受知识的状况,有利于处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使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精心选择讨论话题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

教师精心选择讨论的话题是开展讨论的前提,没有合适的话题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能产生思想的共鸣,也不会产生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在选择讨论的话题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现学生的素质,而且必须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选择讨论的话题方面,教师要选择重大的历史事件,并紧紧抓住重要的历史现象,分析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果有一些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热点问题,涉及国计民生的焦点问题,更应是教师重点选择的对象。选择了讨论的话题后,教师还必须注意命题方面的技巧。

1.把握命题的综合性,使知识体系化。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一个问题跨越的时间长,内容跨度大,会使学生出现知识的割裂。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突破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割裂,使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好学科联系。历史学科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就其知识的内容来看,与政治、语文及地理有着天然的联系。对此,教师在选择讨论话题上就要充分利用这种自然的联系,让讨论的内容广泛延伸,与这些学科联系起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科之间的交互,内容的交融,可以加大知识的容量,促进学生思维的迁移。在学习方法上这些学科也有共同之处,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相互借鉴。比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联系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生活中得到借鉴,并明白一个道理,即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富强的必由之路。这样,学生的认识通过横向联系得到提升。

3.设置问题要多角度,突出新颖性。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各种历史现象错综交织,历史人物评价褒贬不一。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从各个角度让学生去思考,并让学生广泛联系,对比分析从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试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在讨论中,学生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二、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问题之前必须做好安排,进行充分的设计。在讨论问题之前,教师要把讨论的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心理准备;要提出讨论的目的,让学生明白教师讨论的意图;要针对讨论的话题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能泛泛布置,不然就起不到應有的讨论效果。必要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列出必读的参考资料。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提供某些带启发性思考角度,甚至问题的思考点。

学生的讨论分组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合理的分组有利于活动的有序开展,也便于学生发言,展示讨论的成果,甚至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辩论。一般情况下,以六个人为一组,并确定一人为组长,同时为本组的主要发言人。学生讨论的结果要由主要发言人去解说,其他学生则可以根据主要发言人的表达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力求各组都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展示给大家。各组也能够从其他组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也要给予指导,不能放任不管,必须要求各组学生根据讨论题目认真熟悉课文有个章节,查找相关资料,写出发言提纲。发言提纲要条理清楚,紧扣讨论题目,时间把握要准,说话语气要合适,语态要自然。主要发言人是代表本组的意见和见解,而其他学生也要做好发言的准备,不能当旁观者,这样才能起到讨论和发言的效果。

讨论是课堂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讨论创设宽松民主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品尝到讨论问题的喜悦,增强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学科历史课堂
【学科新书导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