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窄式阅读的关联理论指导中职英语写作

2015-10-21赵雯宇

学周刊 2015年10期

赵雯宇

摘要: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相关联的。既然窄式阅读的关联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是否可以利用窄式阅读理论的相关优越性来指导学生的写作?针对这一假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课堂实践,旨在通过对同一类型文章的不断重复,系统地指导学生的写作练习,让他们熟悉某一类文章的行文顺序、句法要求和篇章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窄式阅读 中职英语写作 教学关联理论

书面表达一直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瓶颈,更是中职生在应试中得分最为薄弱的一个题项。到了中职阶段,有些学生已经陷入了不会写、盲写、不愿写、惧怕写、拒绝写,更不会写的恶性循环。

“窄式阅读”是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如今,这一理论已广泛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所研究,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做如下分析。

一、窄式阅读的优越性

第一,窄式阅读可以帮助阅读者克服难进入状态的问题。把文章的首句、首段读懂,学生进行下文阅读的信心就会大增,也会增强其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同一類型的文章其关注点和切入点往往是大致相同的,所以进行窄式阅读练习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提高阅读的自信心。

第二,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来说,由于中西文化明显的差异,他们会因为缺乏对篇章组织的敏感性,而形成阅读障碍。如果选择多部同一类型的作品去读,就会在阅读不同作品时,逾越这层障碍,更深入地习得句法结构和理解文章。

第三,同一主题的文章,类似词汇在不同篇章会反复出现,能加强和加速阅读者的记忆。此外,由于不同的文章作者会有各自的语言使用的习惯,故而能使学生通过猜测词义的方法,习得很多相近词汇。

二、运用窄式阅读关联理论进行写作指导的可行性和优势

文章之间关联性越多,越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窄式阅读之所以会使外语学习的卓有成效,正是由于它是关联理论的自然体现。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他们都是思维与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既然运用关联理论的窄式阅读理论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那么也一定可以把窄式阅读的关联理论运用到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即通过对同一类型文章的重复,系统地指导学生熟悉某一类文章的行文顺序,句法要求和篇章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运用窄式阅读的关联理论指导中职生写作的优势包括:第一,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反复运用同一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能及时地复习并加强记忆,从而习得语言的正确用法。第二,利用记忆中的信息,即根据关联性,迅速进入情境,减少信息处理的纠结程度,提高写作速度和能力。第三,逐步把句型训练范围拓展到英语写作常需用到的复合句中。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体会写作的乐趣。第四,从模仿和替换起步,代替直译,避免中国式英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五,符合中职生英语基础差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减少他们的错误,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地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

三、运用窄式阅读关联理论进行写作指导的实践体会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在运用关联理论指导写作练习的实践中,我把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部分到整体循序渐进,以求夯实学生写作的基本功。现以写信为例,说明作者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

第一阶段,拿到作文题目,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

信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和第三部分结尾相对比较容易上手,通过模仿和替换,学生问题应该不大。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发挥。

写信的开头几乎都是一致的,需要学生写的无外乎:“收到来信十分高兴”“得知XX消息感到十分开心”“愿意提供XX帮助或是希望提供XX帮助”等。教师启发学生运用主语从句的句式来表达相关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以板书“I m glad to hear from you.”“Its nice to receive your letter.”然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套用上述句式,根据题目的实际要求进行写作练习。对于共性问题板书讲解,避免再次出错,闪光点提出表扬。结尾部分也是同样的套路。

中间部分的辅导要多多演练和实践,即按照题目的要求,陈述相关信息。这里需要提醒学生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增加一些桥段,以保证文章的可读性。这一部分是最考验学生功底的,也是学生最难上手的,所以需要教师做更多的铺垫工作。

1.把文章中需要用到的词汇,短语都呈现给学生。

2.如果有因果关系、条件、目的状语从句等,可以把这些状语从句的结构、时态等要求呈现出来,最好能有相关的例句,供学生照猫画虎。

3.如果一个信息的陈述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把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列出来,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喜好自己选择。

4.可以把一些简单句给学生写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模仿替换,或是升级为并列句、复合句。

第二阶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通篇文章的写作练习。

这里要提醒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刚刚呈现出来的基本句型、连词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告诫学生最忌讳用中文的思路去翻译,要学会用句式和连词去替换、模仿的方式来写句子。因为此时的关联效应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教师要尽可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发散思维,也就是启动关联效应。

大部分学生完成文章的主题部分后,教师应该把学生文章中的具有共性错误的句子,呈现到黑板上,让学生一起改错,再次讲解常用词汇、活用基本句型。在此阶段需要注意时态的选用、作文的谋篇布局、句子和段落的衔接等问题,也就是尽可能地落实关联效应。

第三阶段,利用关联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同类型文章的写作。

在学生掌握较多常用词汇、熟悉常用的句子结构且经过一定量的模仿替换训练后,英语写作教学的重点则需过渡到建构语篇的阶段。这时也就可以进入到第三阶段了,启发学生进一步利用关联理论,进行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演练3-4篇类似的作文。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们练习1-2篇文章。

以上是笔者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的粗浅体会。我认为,如果在写作教学中不断创新,那么中职英语写作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中职学生英语写作薄弱的状况也能得到逐步改变。

参考文献:

[1]张彤.窄式阅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支晓来.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窄式阅读与“写长法”结合的可行性探讨.长春大学学报.

[3]黄远彬.活用教材,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课程教育研究.

[4]李亚敏.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启示.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