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低碳生态城市的标准探讨与未来展望

2015-10-21罗澜方

房地产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低碳城市评价指标

罗澜方

摘要:通过对低碳生态城市标准体系的研究,在分析国际国内低碳城市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顺德区低碳发展方向研究为例,探讨中国特色低碳城市发展方向。并得出以下结论:对中国而言,每个城市应该以国家或其他上层次低碳发展指标和要求为指引,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这种低碳发展模式下,不同的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从产业、能源、城市空间、交通、技術等方面寻求不同的切入点来确定未来低碳发展方向。

关键词: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发低碳展模式、低碳发展方向

1前言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两极消失、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大会标志着“低碳化”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对于中国而言,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碳排放量居于世界第二的水平,因此,坚持低碳发展理念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探索的重要途径。

2中国低碳城市的标准和发展方向

2.1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低碳城市

对中国而言,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低碳城市呢?2010年3月,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这是中国首个最为完善的低碳经济评估标准。该标准将低碳城市的评价标准确定为:如果一个城市的低碳生产力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即可被认定为“低碳城市”[1]。该低碳城市标准体系包括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四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些评价标准均为相对指标,即:如果某城市达到低碳水平,也就是说该城市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这些指标不能够确保城市所取得的进展与气候变化相一致,即缺乏绝对指标对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因此,在制定低碳发展标准时,绝对指标同样重要。

2.2中国低碳城市标准确定

2011年1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开展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的研究课题,最终构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四大类共30项指标[2]。规范的低碳生态城市指标可以为低碳城市发展指明方向,为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提供标准依据。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能耗和碳排放构成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不同的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探索新的标准;国内部分低碳试点城市(如:深圳、吉林、南昌等)也开展了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由于各城市进行低碳城市发展所选择的路径和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因此,在确定低碳城市发展标准时,应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从低碳城市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能更加科学有效的确立城市低碳发展标准。

2.3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方向展望

综合各类低碳城市发展经验,可将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归纳为:综合型“低碳社会”模式和过渡模式。由城市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理论[3-5]可知:综合型“低碳社会”模式是城市发展与碳排放处于脱钩的状态,以英国、日本、丹麦等成功实现低碳转型的国家为代表,这种模式几乎关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过渡模式是现有的城市运营状态向“低碳社会”转型的一种中间过渡模式。根据各城市切入点的不同,可将过渡模式分为:低碳产业拉动模式、示范型“以点带面”发展模式和“低碳支撑产业”模式。

对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目前大多数城市的低碳发展方式为过渡模式,而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以低碳经济为载体,因此,产业结构升级、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等应该作为当前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案例分析:顺德区低碳发展方向研究

3.1顺德低碳发展现状

3.1.1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顺德区2005年~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如图1所示:

图1顺德区2005~2012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单位:亿元)

3.1.2碳排放水平现状

随着顺德区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能源消费量迅速增大,2005年~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如图2所示:

图2顺德区2005~201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变化(万吨)

3.1.3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

由以上数据统计可知:2005年~2012年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呈总体上升的趋势。

利用SPSS、EXCEL等统计软件,应用回归分析法,由2005年~2012年GD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得出顺德区GD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数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3顺德区GDP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预测模型

参考城市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理论,结合顺德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数学预测模型可知:未来一段时期内,顺德的经济增长水平将持续上升,由此带来的碳排放量也将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虽然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还不能达到完全脱钩的状态。因此,顺德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应该选择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型“低碳社会”发展模式。

3.2顺德低碳发展模式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顺德区地理位置、产业、城市空间、建筑、交通、能源与资源利用等方面发展现状,将顺德低碳发展模式定位为: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低碳技术为导向,引领城市低碳转型的过渡型低碳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产业低碳化发展为主要手段,注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实现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城市空间高效开发和碳汇能力的完善,利用低碳技术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和能源与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系的一种过渡型低碳发展模式。

3.3顺德低碳发展方向研究

产业的低碳发展。依据低碳产业体系特征,结合顺德区产业发展现状,主要从传统高碳排产业改造升级、绿色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扩张等几个方面来突破顺德低碳发展瓶颈,构建顺德低碳产业体系。通过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引领顺德产业向低碳转型。

其他领域的低碳转型。以产城融合发展思想为核心,通过产业的低碳发展引领顺德区其他领域低碳转型。主要路径包括:打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低碳城市空间格局;通过新型低碳交通网络的构建、低碳交通技术的应用等方式发展低碳交通,建设低碳出行体系;以太阳能发电、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式引导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加强森林、湿地及城市绿地的绿化建设,完善碳汇系统,增加绿化的固碳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构筑低碳生活理念,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为未来顺德的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低碳支撑体系与政策保障。建立健全引导产业转型、公共机构节能、公交优先、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引导城市低碳转型;建立并完善具有顺德特色的低碳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健全财政投入、财政补贴政策;设立“低碳发展专项基金”,确立专项资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的机制,支持并指导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的建设。

4总结

城市低碳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城市低碳发展指明方向、确立低碳发展标准,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纵向和横向的评价依据。低碳城市评价指标體系的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方方面面,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

城市低碳发展可从产业、交通、城市空间、低碳技术等方面入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的低碳发展现状,找到城市低碳发展的突破口,为城市低碳发展寻找针对性的道路。

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城市的低碳转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还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尤其是将低碳转型路径或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城市自身的特征相结合,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发展指引。

参考文献:

[1] 木子林.中国公布首个低碳城市标准[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3):94-95.

[2] 李爱民,于立.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J].建设科技,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4-29.

[3]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7-13.

[4] 刘文玲,王灿.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17-22.

[5] 陈飞.低碳城市发展与对策措施研究——上海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2-41.

猜你喜欢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
江西各地市发展低碳城市评价与对策研究
咸宁市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与治理路线图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电子商务对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有机融合研究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