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东北城市建筑的“灰空间”设计

2015-10-21赵天林

房地产导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表皮心脏

赵天林

【摘要】本文结合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列举并分析了几种常用的灰空间设计部位及手法,这些方式方法是被广大业主及使用者所接受的。

【关键词】过渡空间;界定与丰富;合院;缓冲;心脏;表皮

当代建筑设计一直贯穿着“以人为本”的设计主旨。在满足建筑本质的需求以外,“空间感受”成为重要的设计部分。虽然使用者的“感受”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舒适,宽敞,富有情感的建筑空间的向往,这种空间尤以“灰空间”最为代表,同时从使用频率上也是人们能对建筑由外而内,由内而外体验到的最多的空间。

“灰空间”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前者黑川纪章提倡适用日本茶道创诗人敢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对于这种“过渡空间”一方面是指空间形态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往往表现为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指空间场所的多义性,即空间场所用途的多样性。

回到我们所要谈及的中国东北城市,这里要谈及两点:一是自然气候,二是经济发达程度。气候上东北地区属严寒气候,一年四季气候特征分明,冬季气温低且漫长,夏季多雨,日照强烈,早晚温差较大,空气比较干燥,这样的气候特征对“灰空间”的存在与使用是不利的,因为“灰空间”终究不是围护结构所形成的室内空间,温度、湿度与室外基本接近。所以诸如南方建筑中的大面积出挑雨篷,骑楼,外廊、以及装饰构件与建筑所形成的空间等等,并不适合东北建筑的气候需求,同时使用率较低。谈到经济发达程度,应该说居住环境中“灰空间”的多少体现着生活质量。东三省不属于国家一线沿海城市。不是所有的业主都愿意出资建设功能空间以外的“过渡空间”、“造型空间”等等。在“灰空间”的处理上业主大多以做“减法”为多。如此看来东北城市建筑设计中的“灰空间”必然有其范围的局限及形式变化。如何以更少量的投入换取更多空间上的美感,是每一位设计师都面临的问题。

一.从建筑布局着手——“合院”

北方传统民居中的大院是“合院”的传统代表,同时结合门楼、门廊等,这种层层过渡、由大及小的空间特征,根深蒂固的影响着北方人人对“过渡空间”的理解与适应,它具备了功能、文化、气候等多方面的需求体现,成为东北地区乃至世界上独有的建筑风格。合院式居住空间建筑之间常用连廊相接或不相融屬,各幢建筑都建有稳固的外檐,房屋所围合的围合空间面积较大,门和窗均面向内院,外侧包裹坚固实墙。 “院”是建筑外更广阔的过渡空间,联系各个建筑及通道,又控制引导着建筑群内部的气流循环,起到了调节微气候的功效。它是东北“灰空间”的主要代表,并有其后续的演化如北京“四合院”等。

这种在诸多秩序布局下的单体建筑之间的联系空间,由于建筑体量的大小,位置的疏密变化,这种联系空间也在跟着变化,它界定了合院中各个建筑的范围或是主次,改变了单一体量的空间比例。所以不但院落能界定与外部环境的空间范畴,同时由于建筑的错落,院落间的联系空间也成为“大院”的下一个层次的“灰空间”。例如现代城市建筑中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单一巨大的建筑体量对使用者的空间感受往往不及建筑群落的组合方式,后者是“合院“空间的演变,对人气的聚集通常有明显的功效。

二、从建筑功能着手——“缓冲”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在采暖或是制冷的室内外之间设置一个过渡空间,防止室外冷热空气直接侵入室内,建筑入口无疑是满足这个功能的建筑组成部分,同时“入口形象”也一贯被业主及使用者定义成整栋建筑品质的代表,所以结合“缓冲”的功能,完全可以在“入口”上多些空间的设计和资金的投入。最为常见的是住宅楼的入口大堂,商业项目的景观入口广场,乃至行政公共建筑的多级台阶等等。谈到入口的重要,从使用角度分析,它实质上是把使用者吸纳至建筑内部的首个环节,对于陌生的使用者来说,适应是首要的,所以过度夸张的入口形象及空间尺度,只会让使用者感到更加不适。建筑入口灰空间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协调了内外不同功能的使用环境。

三.从建筑体验着手——“心脏”

建筑中庭通常是指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融合的特有形式,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中庭空间努力强调一种开敞的感受,设计注重自然元素的引入和利用,诸如阳光空气水和植物等,以及安静舒适的休息停留场所的营造,成为中庭空间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对象,中庭的设计意图,主要是提供一个免受气候影响而令人怡悦的开敞环境。突出表达为外部广场的形式特征,使人的细微感受与外部广场体验相同,传统广场所富含的文化底蕴,就可以在中庭空间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再现。中庭空间的构筑已步入一个成熟的时代。建筑中庭不同于高大宽敞的入口大堂,从使用上它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建筑内部体验后才能面临的空间,这与时的使用者已经对建筑风格、交通组织等有初步的感受,来到中庭,如同进入了建筑的“心脏”。

四.从建筑立面着手——“表皮”

表皮建筑主要通过对完整秩序体量外表附于幕墙类建筑材料,已达到美化建筑造型,组织空间的功能。表皮建筑在近些年扮演越来越复杂的角色,不仅是建筑的外衣,同时也营造了实体建筑之外不同的“灰空间”。完整的、富有韵律的建筑表皮不但能让使用者眼前一亮,同时也能让人很快的适应与了解建筑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建筑的表情。如同陌生人之间的初次见面,让彼此很快的相识。这种表情的表达实质是表皮所辐射出的空间范围带给使用者的,它是灰空间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而且表皮的利用解决了北方寒冷气候下建筑体量的单一缺乏变化的弊端,赋予建筑来自外型的美观感受。

结语:“灰空间已经被看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黑川纪章。 东北城市建筑“灰空间”的存在,使我们不但在与自然气候之间产生了过渡与缓冲,同时也满足了使用者对丰富建筑空间的需求。设计中,注重灰空间的作用,才能有效的为生活场所创造丰富健康的环境。

猜你喜欢

表皮心脏
表皮带黑斑的香蕉能吃吗
关于心脏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巴洛龙有八个心脏
源于细胞的感动
水果
Baby girl’s rare skin condition makes hugging impossible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建筑表皮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