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分析

2015-10-21廖九林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腹腔镜

廖九林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放置引流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开腹阑尾切除术;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效果

为探讨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现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收的10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腹膜炎,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为(32.5±3.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2~78h,平均时间(33.3±4.9)h。对照组中男25例,女26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为(33.6±3.1)岁。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5~75h,平均时间(33.5±4.4)h。临床表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部持续性疼痛症状,实验室检查均显示白细胞增高。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均采用腹腔镜手术(三孔操作法)治疗,将患者脐上缘作1cm的弧形切口作为观察口,置入气腹针并建立CO2人工气腹,气腹建立后插入10mm Troear,然后置入腹腔镜,选择在左麦氏点位置进行腹部探查。穿孔性阑尾炎确诊后,首先将腹腔内积脓吸净,然后分离粘连部位,用无损伤抓钳将阑尾轻轻提起,游离阑尾动脉并用钛夹夹闭,用双极电凝钳夹住系膜,电凝切断阑尾动脉,阑尾系膜电凝至苍白后,不行直接结扎操作,采取组织剪切或单极钩钳离断[1]。系膜处理完毕后,对阑尾行双重套扎并将阑尾残端电凝切除处理,不行包埋,阑尾在距套扎线0.5cm处行切除操作。术后腹腔用生理盐水清洗,放置引流管,阑尾送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镇痛药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放置引流管率。

1.4 统计学处理[2]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計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肛门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51 47.3±8.8 25.4±12.0 25.0±7.5 7.6±2.4

观察组 51 55.6±10.1 18.4±5.8 14.32±5.7 4.5±1.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后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3.92%,对照组为17.65%;观察组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为5.88%,对照组为25.49%;观察组患者的放置引流管率为9.80%,对照组为33.33%。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放置引流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率(%) 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放置引流管率(%)

观察组 51 2(3.92) 3(5.88) 5(9.80)

对照组 51 9(17.65) 13(25.49) 17(33.33)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穿孔性及坏疽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3]。阑尾炎是由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临床治愈率较高,但穿孔性阑尾炎的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将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确切,但容易引起并发症,且伤口恢复较慢不利于身体功能恢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放置引流管率得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不良反应低等优势,与张宏伟等[4]研究结果一致。综上,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伟来,何海荣,叶德夫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3):50-51.

[2]顾虎,李正东,姜志宝等.肥胖患者急性穿孔性阑尾炎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6):658-660.

[3]黄庭勇,孔建兵.不同术式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研究,2014,34(6):677-678.

[4]尹锡洲.穿孔性阑尾炎早期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7):58-59.

猜你喜欢

腹腔镜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胃肠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经验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影响
全腹腔镜下NOSES手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及近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