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价值观察

2015-10-21张雁玲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

张雁玲

【摘 要】目的 观察支气管镜引导下球囊扩张术的应用对改善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症状中的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收治的43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支气管镜引导下给予其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扩张术治疗后,患者气道内径显著大于治疗前,且气促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患者肺功能也有了明显改善,FVC、FEV1与PEF水平均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临床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于支气管镜引导下给予其球囊扩张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

在临床上,支气管结核患者多因结核出现增殖结节病变与病变修复中的瘢痕组织增生造成气道出现重度狭窄情况,致使患者出现气促、肺部感染与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丧失部分肺功能[1]。而于支气管镜引导下行球囊扩张术,则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病情。故文章抽选我院收治的43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具体探讨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球囊扩张术的应用效果,并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3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20例,女23例,年龄均在23~63岁间,平均年龄为(36.3±3.2)岁。所有患者均经常规X线、胸部CT与支气管镜病理检查确诊,临床多伴有不同程度气促、咳嗽与活动后胸闷等症状,且接受球囊扩张术前均接受了正规抗结核治疗,且病灶也相對稳定。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被给予局部麻醉处理,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借助纤支镜活检孔置入较硬扩张导管至患者狭窄支气管中作扩张处理,每次扩张大约持续3min,共行2次扩张;同时,借助纤支镜活检孔把球囊置入到狭窄支气管中,并向球囊中注入,将其压力参数设为3~5kPa,动态观察扩张中球囊变化,以免球囊意外滑脱,一旦出现球囊滑脱情况,需及时对球囊所处位置行降压调节处理,若未出现明显出血情况,可反复2~3次,每次1~3min左右扩张。扩张结束后,若气道狭窄情况未改善,可于患者耐受情况下换大球囊,若患者为多位置型的复合性狭窄,需具体结合狭窄位置合理选择球囊大小,从近到远进行逐步扩张,待扩张结束后,将狭窄位置的肉芽与坏死物清理干净。每1周或2周给予患者1次扩张处理,时间大约是30min,并给予患者9个月随访,以复查支气管改善情况。

1.3观察指标

于扩张术前与最后一次扩张术当日有效测定患者狭窄气道内径与肺功能(包括FVC、FEV1与PEF),并参照“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气促评分标准科学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气促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经扩张术治疗后,患者气道内径显著大于治疗前,且气促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同时,经治疗后,患者肺功能也有了明显改善,FVC、FEV1与PEF水平均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1 43例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内径与气促评分比较分析( ±s)

组别 气道内径(mm) 气促评分(分)

治疗前 2.8±0.5 2.3±0.8

治疗后 6.4±1.5 0.9±0.4

T 7.386 5.278

P <0.05 <0.05

表2 43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分析( ±s)

组别 FVC(L) FEV1(L) PEF(L/S)

治疗前 2.4±0.4 1.7±0.2 4.5±1.3

治疗后 3.1±0.6 2.2±0.3 5.4±1.5

T 5.295 4.783 5.729

P <0.05 <0.05 <0.05

3.讨论

一般来讲,年轻女性为支气管结核病症的高发人群,且该病症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变化并不是很明显,普遍到了中晚期之后方可确诊出,而且多是患者还伴有支气管狭窄情况,特别是左侧支气管狭窄者较多,直接影响到患者正常通气。对此,若不及时处理患者支气管狭窄情况,将可能造成患者引流不畅,诱发狭窄支气管远端肺不张问题,而且狭窄部位若不能及时脱落结核坏死物,也极易造成结核病变反复发作,影响到整个病症的治疗[2]。但是,传统手术治疗法,其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创伤也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故整体效果不是很明显。而球囊扩张术,则有着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操作简单、费用少等优点,故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被给予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球囊扩张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患者气道内径有了明显增大,气促情况与肺功能也有了明显改善。可见,给予临床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球囊扩张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但是,在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中,也需注意以下两点,即:(1)每次扩张前,需科学评估患者气道狭窄程度、病变程度与远端肺实质情况,而且在初次扩张时,因患者支气管壁整体弹性较差,狭窄程度较严重,纤维组织比较坚硬,故最好选用小型球囊,待扩张几次后再视情况适当加大球囊直径,以减少对患者支气管的不必要损伤,避免气道撕裂情况发生[3];(2)第2次重复扩张需在1周后进行,以免因连续多次短期扩张而致使患者气道壁出现充血水肿情况,加剧气道阻塞;而且对于多叶与多段结核性气道狭窄患者,需循序渐进、从近至远逐段进行扩张,因为仅仅1次扩张并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仅能起到解除阻塞、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情况、保护患者远期肺功能的效果,必须经多次扩张治疗方可达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琳.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价值[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01):1-3.

[2]宋彬,肖建宏.电子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08):15-17.

[3]邢彬.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4):41-42.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灼联合冷冻及氩离子凝固术在中央型肺癌致气道狭窄中的疗效评价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对感染指标、临床效果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分析
肺癌检查新技术
做好支气管镜检查,要注意这几点
视觉科学
支气管镜下活检及针吸先后顺序对肺癌诊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