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5-10-21杨林菲

基层建设 2015年34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对措施小麦

杨林菲

河南省洛阳市气象局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生育期长,容易遭受各种自热灾害的危害。小麦生产中最终获得的产量,是不同时期积累的各种积极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要素不同,因此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理及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本文对小麦生长各个时期气象灾害的影响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麦;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指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与水、风、温度有关的各种灾害。小麦生育期间干旱、倒春寒、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干热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 越冬期至起身期麦田干旱

1.1 冬春干旱对小麦的危害

干旱是土壤缺水导致小麦植株萎蔫甚至死亡的现象。冬季干旱主要指的是小麦播种出苗后,天气干旱或气温低,主要影响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叶龄指数,使越冬最大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最终造成小麦苗势弱、抗冻性降低、成穗数降低。

1.2 应对措施

一是冬灌或早春灌溉的好处。在适当时期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既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又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同时可以消灭越冬害虫。总之,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二是掌握时机,及时冬灌或早春灌溉。冬灌要适时,灌水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冬灌过晚,温度过低,水不易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易死。因此,要看气候变化和土质情况灵活掌握,群众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过晚;夜冻昼消,冬灌正好”。但对晚茬麦,在播种时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灌冬水。同时结合冬灌施肥,对群体偏小的二、三类麦田,可以追肥。早春灌溉也是如此。

2 起身期至拔节期遭遇倒春寒

2.1 倒春寒带来的危害

倒春寒,又称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温度降低,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已到3月,气候已逐渐转暖,故也称为早春冻害。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后正处于拔节初期,抗寒力降低,已完全失去抵御0 ℃以下低温的能力,对处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幼穗,很容易受冻;对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不受影响。因此,小麦的主茎穗和大分蘖穗受冻较重,早播麦田冻害重。受冻后的幼穗发育为麦穗后,会有缺位、缺粒现象,造成穗粒数减少。倒春寒发生的几率较高,几乎每2年发生1次,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异常,发生的频率更高,因此更要防范其发生危害。

2.2 应对措施

一是培育壮苗,它是防止早春冻害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适期播种、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等方法能够培育壮苗。二是对旺长麦田采取早春镇压。三是灌水预防。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能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临前浇水,可以调节麦田小气候,对防御倒春寒有很好的效果。四是补肥与浇水减轻危害。受害的麦田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氮素和水分的协同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从而减轻冻害的损失。

3 扬花期持续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

3.1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条件和危害

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 d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气温保持在15 ℃以上,赤霉病将会大流行。赤霉病是小麦的癌症,不仅大幅度降低粒重,减产幅度达5%~50%,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引起品质下降。赤霉病危害大,应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3.2 应对措施

(1)品种选择。赤霉病虽然与气候有关,但是发生的严重程度却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更能抵抗病菌的侵染,感病几率低1倍以上。因此,要选择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

(2)适时早播。注意适时早播,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25日,从而使小麦扬花期提前,使小麦在病害大流行前已经进入灌浆期,避开感病时期。

(3)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4)药物防治。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1次喷药,间隔5~7 d进行第2次用药。防治方法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125 g/h㎡+40%三唑酮悬浮剂1500 g/h㎡对水750~1125 kg常量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4 灌浆期遭遇干热风

4.1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

干热风是小麦灌浆末期发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主要降低小麦灌浆速度和缩短灌浆时间,对籽粒的饱满度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小麦产量。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

4.2 应对措施

一是选用抗干热风良种。选用灌浆速度快,早熟、抗旱,耐高温的品种。二是科学管理,培育壮苗。三是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水,这样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干热风的危害;四是叶面喷肥。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一方面可防止干热风,另一方面也可提供营养,促进灌浆。

5 成熟期持续降雨导致穗发芽

5.1 小麦穗发芽的危害

小麦穗发芽是指收獲前遇到阴雨天气时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是河南南部麦区常见的气象灾害。由于发芽后的呼吸作用不利于籽粒内干物质分解,极大降低籽粒的重量和品质,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5.2 应对措施

小麦穗发芽主要是天气与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麦收获前遭遇连阴雨天气是诱发穗芽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内因则是小麦本身的生殖休眠特性。因此,应选用抗穗发芽品种。同时要对成熟麦田及时收获,降低穗发芽的机率。

6结论和讨论

针对小麦生育期间常遇的不利气候条件,要立足于科学防御,强化防灾减灾意识,落实防灾措施,确保小麦稳产丰产。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定量评估技术研究。充分利用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系统,加强天气监测能力。开发应用农业气象灾害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专家诊断系统,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水平,及时发布相应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为预防工作争取时间。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减轻或避免潜在的气象灾害。

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加大以打井配套、桥涵建设、沟渠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已老化和不配套水利工程设施,更新陈旧灌溉设备。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清田,黄华. 防好小麦冻害利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2010(3):69.

[2] 石风泉,王金辉.小麦防冻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3):24.

[3] 吕国辉,尹绍忠,胡殿亚,等.豫北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8).

[4]郭世界,张亚丽,李彤霄等.河南主要气象灾害及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2).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应对措施小麦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