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2015-10-21刘斌

基层建设 2015年34期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对策

刘斌

广东珠荣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与建议。要确保设计施工运行期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实行动态跟踪,做到因地制宜。以有效防止和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目前,火电在我国能源供给中占主导地位,水电年发电量只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7%。根据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减排要求,我国做出了“争取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承诺。今后水电作为重要能源发展。而我国水能丰富的地区大多属自然环境良好、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有序开发水电,保护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现状概述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十分丰富,可开发的蕴含量居世界首位。然而由于受到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的影响,实际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因此需要在全国各地兴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进行调节并充分利用水能转换成电能,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的水电技术水平,不少水电开放、利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也迎刃而解。然而,当前我国水电发展仍存在不足,其原因是在开发利用水电的过程中,环保、地震、移民等问题日益制约着我国水利水電的发展。因此,必须全面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措施,解决问题,造福人类。

二、水利水电工程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运行将对库区土地形成淹没影响,水库规模较大的对库周局地气候影响,会对区域的气温、降水量等气候因子产生影响,主要是库周蒸发量增加,年内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幅略有减少。工程建设及水库将会淹没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特别是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水利水电工程对气候的影响

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降雨时间的分布发生改变,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四、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文过程与物种的分布、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流是影响栖息地的决定性因素,水生生物的生命史与天然水流动态有着直接的响应关系;干流与支流、河流与湖泊的关联特性是影响生物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水流是维持河流的纵向和横向连续性格局的重要因素;水流特性对与土著水生物种的繁殖与存活至关重要,水流特征的改变对导致外来生物入侵。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对河流的水量、水位产生明显变化,进而影响到泥沙、营养盐、水温等的时空变化,造成流域生境的变迁,从而进一步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敏感生物的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电站对鱼类最主要的影响是库区流水生境丧失和对鱼类的阻隔影响,其次是饵料生物改变、水库运行导致的水文、水温、水质等变化的影响。受此影响,一些受保护或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将逐渐从库区江段减少或消失;大部分在流水中产粘沉性卵的鱼类在库区的数量将减少,甚至可能会因为种群数量太小或遗传多样性丧失而难以长期维持种群;适应静水生活的鱼类,在库区的数量将会增加并逐渐成为库区的优势种。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六、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

1、对陆生生态的保护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施工期,科学合理选址,以减少施工占地和破坏地表植被为目标,最大限度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并在施工结束后,结合工程与植物措施,对施工迹地及施工破坏场地进行恢复,最大限度保护及恢复陆生生态原有植被。

2、对水文情势影响的减免措施

电站初期蓄水及运行时,保证必要的生态下泄流量,正常运行期间,保证必要的生态下泄流量及周期内的水量水位变化范围,减免对下游工农业取用水和航运。初期蓄水设置生态放水孔或放水管,运行期间保证枯水期的最少下泄流量,最大程度的减免电站运行对下游水生生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而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保护措施

放流、栖息地保护、强化渔政管理等措施,以保护工程影响河段水生生态环境。根据实际布置和工程特性,选择布置鱼道或鱼梯,根据流域规划,选择合适场址,修建适合规模的鱼类增殖放流站,根据调查结果,保护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鱼类产卵场、栖息地及索饵场,根据工程运行后的河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场地人工修建鱼类繁殖场和鱼类产卵场,最大程度的保护鱼类及栖息地。

七、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相应对策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投人不断增大,所以,应当看到过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发展目标主要是发展优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1、建立环境影响评估机制

在规划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之前,对其可能造成当地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等环境影响情况进行预测评估,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防治对策,制定工作方案。通过环境影响评测,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选择合理的地址,以防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

2、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全方面融合生态环境保护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融人到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过程之中。在设计阶段,从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为周围植被和动物栖息环境创造条件。在建设阶段,采用环保技术措施,,主要使用无害于动植物生长的环保材料。在工程项目完成时期,建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进行跟踪评价,如有不良影响,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破坏程度。

3、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库区的经济、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和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规划时就预留保障资金,用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进行生态补偿,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缓解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八、结论

水利水电建设和运行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环评报告及环保设计中的措施和要求,防止和减缓工程施工和运行造成的各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和人们保护环境观念的加强,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中要创新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使水利水电工程成为节约利用资源、生态保护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 朱党生.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 董玲,吴英. 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6).

[3]厉占财.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1).

[4]陆佑嵋. 中国水电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三峡建设,2005(1).作者简介.

[5]曹永强,倪广恒,胡和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5,01:56-58.

[6]陈丽妍,陈丽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才智2012.

猜你喜欢

水利水电工程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水利水电大坝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
论述基坑排水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的探讨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