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翼双飞为扶贫

2015-10-21饶琦

山东画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省立医院村容村貌冬枣

饶琦

2015年2月2日,山东省新一轮第一书记岗前培训开班动员大会上,来自省外办的张纪习和来自山东省立医院的宋开兰格外引人注目。两人是高中同学,也是相濡以沫25年的亲密夫妻,如今又同时担任起“第一书记”,成了一对驻村扶贫的“比翼鸟”。

张纪习和宋开兰都是土生土长的沂蒙老区人,家里的长辈参加过支前,为解放军送过公粮、摊过煎饼、纳过鞋底。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张纪习和宋开兰对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亲近和深厚的感情。省委、省政府发布继续选派第一书记的通知后,两个人一拍即合:“趁着年轻,回农村去!” 能够扎扎实实地为父老乡亲们做点实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成为了夫妻俩共同的夙愿。

夫妻俩代表各自的单位帮包一个村子。张纪习入驻省域东北部黄河入海段滨州沾化古城镇,任李彦村第一书记;宋开兰带领山东省立医院第一书记3人小组入驻有着“黄河入鲁第一乡”之称的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任郭堂村第一书记。从此相隔千里,开启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新常态。

焦园乡是纯黄河滩区乡,郭堂村不单单没有一分钱的集体收入,连一条硬化路都没有,村民至今没吃上安全的水,没有幼儿园,没有老年活动场所,属于典型的“五无”村。多年防止水淹的习惯,村民盖房先筑个高高的土台,再在土台上盖房。由于盖房有先后,高低不平,随地乱扔的垃圾把低洼的空地处变成了垃圾坑,脏乱差情况可想而知。而张纪习所在的李彦村,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

张纪习和宋开兰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夫妻二人依靠便利的现代通讯条件,互通有无、共同学习,相互扶持着投入到改变贫困村庄的事业中去。他们沉下身子,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走访调研,听取群众的真实呼声,掌握群众的真实需求,透彻了解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人口比例等真实状况。他们与村“两委”班子积极沟通,召开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找准突出问题,坚持对症下药,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

宋开兰在山东省立医院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更新致富理念,提升两委班子工作能力,最终明确了以葡萄种植为主的长效方法与蔬菜种植为辅的速效机制相结合的方案;她与两委成员一起,借助菏泽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发动党员干部出工出力,做好村容村貌的整理,建立了完善的卫生制度,走街串户地开展卫生宣教,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她积极争取行业扶贫资金支持,并争取了九阳希望厨房建设项目;她充分发挥曾经担任山东省立医院护士长的专业优势,到乡卫生院考察指导,到乡敬老院看望老人,亲自为查体的村民抽血、问诊。她计划在“七一”前组织3个帮扶村的98名党员到焦裕禄纪念园过一次特殊党日,为每位同志发一本党章、一枚党徽、一本党员学习记录本……

而张纪习那边,走访调研、考察论证、协调资金、修建大棚,落实精准扶贫方案一项都不能少。枣树环剥、嫁接、建设大棚冬棗示范园,张纪习一边学习农业技术,一边普及推广新技术、新项目,常常工作到深夜,他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这些关系着村民的收成和生计。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夫妻两人已经完全融入到帮包村里,修路、吃水、建幼儿园,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次第动工,种葡萄、种蔬菜、大棚冬枣管理,各类脱贫项目一项项开展起来了。他们和帮包村的村民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了。打电话沟通交流的时候,两个人争着说自己村里发生的新变化,发自内心的高兴。

因为忙于帮保村修建冬枣大棚,张纪习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济南,妻子宋开兰利用休息日坐长途车来到他的下派点看望阔别多日的丈夫。张纪习用村街头的“大餐”招待妻子,而两人说得最多的,还是帮包村的工作:九阳希望厨房建设能否两村共同开展,冬枣大棚建设的经验能不能用在郭堂村的蔬菜种植中,同处于黄河沿岸的帮包村,盐碱土地适合种植的作物结构,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当地风貌等等。

张纪习和宋开兰俩人的女儿今年面临大学毕业,正处在考研或找工作的人生关键时期,双方的老人最年轻的也有70多岁了。说起家里的情况,张纪习和宋开兰坦言,不是不牵挂,不是不愧疚。但他们说,他们一定会克服困难,干出一番扶困脱贫的事业。他们,愿做抓党建促脱贫的“比翼鸟”。

(本文由山东省立医院党委办公室提供)

猜你喜欢

省立医院村容村貌冬枣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
杂谈农村的变与不变
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新途径、改变村容村貌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当前村容村貌整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