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放飞思维

2015-10-21冯曦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带分数尝试建构

冯曦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学生在自身的尝试探索中或者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在互补反思中得到共同的提高。让学生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教例】:

例题:计算5-2 (学生各自尝试计算)

反馈交流:

生1:我是把带分数化成小数计算的:5-2 =5.25-2.75=2.5。

生2:我是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计算的:5-2=-= ==2。

生3:我是这样想的,先在5中拿出3,3是2,减去2,得 ,再和剩下的2合起来是2。

生4:我是这样做的,把5转化成4,再按照带分数的方法减,5-2=4 -2 =2 ,得数也是2。

生5:我怎么等于3 呢?我是这样减的,5-2=3,- =,3和 合起来是3 (还没说完,教室里就议论纷纷了,同学们的手都举得高高的)。

生6:我是这样想的,先用5-2=2,再和 合起来是2。

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各种方法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肯定正确的思路,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正确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方法你最喜欢?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自主评价中理解和学会了带分数减法中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减数的分数部分的那种题型,顺利地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并且比较简捷的方法计算,巩固刚才所学知识。

【反思】

一、让学生尝试在自主建物中创新学习方式

在已往的本案例的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围绕教材例题设计教学,层层剥笋般地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上的计算方法(生4的那种方法),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这样教学虽然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无疑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预定的教案轨道上,把课堂异化为执行教案的过程,剔除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可能性。而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使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基于对教材的钻研,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我把握了新知识的生长点和分化点后,决定采用尝试教学法来教学此例题,显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计算这一题,而且方法众多,各有千秋。完全没有拘泥于书本上现成的思路。结果的精彩纷呈,是以前从没看到的。从上例可知: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非常大,只要教师给他们创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留一些空白让他们大胆探索,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尝试,引领学生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获得智力和能力的同步发展,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素养。这样教学,不但能点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能力,那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放飞思维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本身就是主体建构的一种产物,它应该是活的、动态的、开放的、并非绝对正确的数学活动的结果。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题中学习数学。”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自己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数学现象做出解释、进行加工、信息重组,从而实现对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建构。像上例那样,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所以就生成了这样缤纷的结果,虽然有的不是一步到位的正确,也不是方法中的最优化,但教师为他们提供尝试和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使他们在这过程中能张扬个性、放飞思维,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多向合作、交流互动过程中完善了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上述学生尝试研究数学的过程中,不管成功与否,都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中每一次小小的发现都表达了他们对数学学习个性化的体悟与创造,每一次的纠正或补充,都见证着他们数学经验的蕴育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在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数学情感态度得到体验,数学价值观得到发展。

三、让学生在生成探究中充盈着灵气

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可能像科学家那样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它只是一种类似创造性的活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在对数学知识实现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中或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生成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从而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价值。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质疑、互补。在讨论中,使经验得以分享;在交流中,使信息得以反馈;在质疑中,使知识得以确证;在互补中,使意义得以拓展。教师也可以用直接辅助、重点强调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弛,在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课堂现场生成的资源,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我们的课堂才能充盈着灵气,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学生才能不断绽放智慧之花,时时闪耀创新火花。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带分数尝试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带分数Brown运动和局部线性增长的随机微分方程
带分数的简便运算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真分数和假分数
尝试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