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游戏,快乐成长

2015-10-21郭艳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陈鹤琴学会儿童

郭艳君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有四大特点:“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其中,他这样描述儿童的游戏心,他说:“儿童好游戏乃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又说:“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本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幼儿园教育即游戏化的教育。

一、在游戏中了解生活

游戏是什么?游戏是对生活的模拟,它来自并超越现实生活。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深刻而精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而,应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游戏的出发点,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和环境,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形成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有机的、生动的经验体系。

首先,游戏的开展以生活化的环境作为依托,如在设计大的游戏区角的时候,我们用活动室中的各个高低不同的柜子将活动室分成几个区域进行游戏。同时在同一个区域中,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分成不同用处的区角,使得游戏的环境设置更加贴近生活,

其次,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从而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如在图书馆的游戏中,我们结合昆山图书馆的借阅程序,在区角中增添了划卡机、消磁器、借阅卡等,让孩子们承担起读者和工作人员的不同角色。游戏材料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物品,也可以是幼儿和教师通过对平时的观察,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来制作,如用泡沫塑料制成的“蛋糕”,厚纸板和透明塑料片制成的“饼干”等等。

第三,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和创造游戏,并据此调整与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这对他们对现实社会有一个更为全面和丰富的认识非常有帮助。

二、在游戏中学习沟通

为什么要游戏?游戏意味着什么?当幼儿积极投身于游戏中,他会逐渐发现和了解自我与他人,实践着如何使自己的行为能被同伴接受,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往。陈鹤琴先生在讲到“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的时候指出: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获得的更为巨大。所以,我们遵循着“儿童教儿童”的原则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人际交流的技巧,加深伙伴间的友谊,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首先,丰富幼儿交往技能的知识。在每一次的游戏过后,选用幼儿日常交往中的一件具体事例,与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在具体事实面前,仔细分辨。如:自己想参加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时怎么办?他人想加入你正在进行活动时怎么办?你在交往中遇到困难时怎么办?有的人常爱独占玩具并为此争吵告状等等。通过讨论,让幼儿掌握积极、恰当的行为方式,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训练独立交往能力。

其次,及时强化行为规则。教师随时注意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积极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成功感和愉快感。同时经常性地进行评比,如:游戏讲评后,开展“最受欢迎的好朋友”“最佳服务员”“最佳设计师”的评比活动等。我们还经常根据家长的特长、职业,定期邀请个别家长来园参加我们的游戏,深化游戏,培养了幼儿交往和沟通的兴趣。以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在游戏中学会做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之处,怎样让幼儿学会做人?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中,陈鹤琴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他还提出“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儿童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会做人”。确实,当幼儿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后,随着心理的发展变化,会不断地萌发模仿周围成人生活的愿望,学着大人那样生活、做事,在游戏的氛围中体验着成人的感受,在游戏中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会做人、不断地成长起来的。

(一)在角色体验中学会做人。在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通过假扮他人,以角色的身份、情感体验来行动,游戏成为幼儿学习调整情绪、表现积极情感的媒介。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老师”和“小朋友”,体验关心和尊敬;在“交通警察”的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到的是“责任”;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到的是辛劳、细心和爱心;在“超市”游戏中,幼儿体验到的是热情和礼貌……正是这样的角色体验,让幼儿在思想上摆脱自我,以所扮演的角色自居,亲身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二)在互相交往中学会做人。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发展社会交往的机会和交往的环境,也让幼儿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学会了解社会和他人的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如:在“爱心门诊”的游戏中,扮演“病人”的孩子在挂点滴的时候,陪伴在一旁的“家人”会根据自己的角色身份主动地询问“病人”的感受,或者到超市、美食店给“病人”准备有营养的食品。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妈妈”会细心地照顾“宝宝”会主动和“爸爸”协商,“爸爸”也会外出工作。在“美食店”的游戏中,“老板”为了让生意更加兴旺,会热情待客,主动为顾客服务。在游戏中,孩子们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他们模仿成人的认真负责,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模仿人与人之间礼貌相待。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帮助他人。

陈鹤琴先生在谈到我们的教育时说:“我们的教育不能使儿童感到快乐是失败的教育。”所以,作为老师,让孩子们尽情游戏吧,让他们在游戏中充分感受快乐,体验幸福,健康成长吧!

【作者单位:昆山市锦华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陈鹤琴学会儿童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留守儿童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