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探索

2015-10-21耿福琴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游戏幼儿

耿福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的数学认知活动提出了新的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依据这一理念,我园进行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研究,改变了以往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制订计划、设计集体教学方案、准备教学具、展开教学”的一厢情愿、按部就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概念、定义和公式,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连的。我们周围,每一样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空间特性;餐具数量的多少、大小匹配;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规律等,这些皆可作为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素材。吃饭时可以通过观察碗、筷、盘的形状,增加几何图形的知识;收集玩具时引导幼儿在归类摆放中初步感知集合;走楼梯时,数一数有多少台阶、观察栏杆的颜色交替、感知有规律的排序等。

(二)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1.原始现成的生活材料:如废弃的饮料罐、果盘、小树叶、石子、扑克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筷、小勺等,都可用作数学材料,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根据扑克牌的花样、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接龙、比大小、加减运算游戏;利用瓶瓶罐罐进行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活动;运用生活中的豆类进行分类、间隔排序练习。在这种生活化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无拘束的心境,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丰富数学经验。

2.加工而成的教学具:幼儿的周围有很多现成的材料,稍经加工即可成为数学教玩具。如小中班幼儿百玩不厌的计数练习材料“给小动物喂食”:利用空的可乐瓶装饰成小动物,贴上数量或点子标记,上部挖一个开口作小动物的嘴巴,另备一只碗,碗中放若干数量的“豆豆”(串珠),幼儿根据数量的要求用勺子将“豆豆”喂给小动物吃。又如收集生活中大小不同的有盖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瓶子若干,在瓶身或盖子上分别用即时贴做成线形或者点状或数字的标记(数量、形状、排列方式可以不同),再准备一些彩色串珠,就可以让幼儿玩点数等量匹配游戏。由于选取的这些材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的学习来说就格外生动;在这里幼儿尽其所能地去发展、去创造、去完善,他们的自主操作、主动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大胆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

遵循《指南》“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的教育建议,教学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学习数学。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游戏十足,有效实现了幼儿“快乐学数学,探究学数学,个性化学数学,互动中学数学”的愿望。

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活动中,我们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小老鼠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应用生活中“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又如以“秋游”为主线,设计“乘公交车去公园”情节,引导幼儿学看“路线图”,比较线段的长短、叠加结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适的线路;在购买“车票”的活动中,巩固数的组分成,练习应用数的加减。

(四)迁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比如:幼儿在学习3、4、5、6的组成经验后,我们将7、8、9、10的组成学习自主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分合的运用,探索分合的实践,教师只在幼儿因自身经验和能力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给予适时帮助和点拨。

二、游戏化的数学教育

(一)营造游戏化的专用区角环境

自从我园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课题研究以来,我园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空间,在各班活动室开辟了数学区,公共区域开辟了数学城,提供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身兴趣、意愿、水平自主选择区域,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和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活动中幼儿可自由结伴,操作完一项材料内容后再到别的数学材料区去玩,能力强的可玩到多个区域。由于区角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半开放的,活动过程是自主的,活动形式是自由的,活动材料是丰富的,较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精神。

(二)探索多样化的数学角色游戏

在自主游戏环境中,我们也为幼儿创设了包含数学因素的材料和情节,让幼儿无拘束进行同伴游戏,共同学习、促进与提高。如“娃娃水果店”游戏中,给每样水果标上3元、4元、“3+2”元、“5-3”不等的价格,游戏中有当收银员、有扮演顾客的,每名顾客给10元钱,并规定只能买2样或3样的水果,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购买计算活动。又如娃娃家中,引导幼儿将碗、勺一一对应,餐后将碗、勺分类摆放,观察各种用具的外形、颜色……总之,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和谐、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数学游戏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运用数学知识与环境作用,动手、动脑、动口、自由探索,促进幼儿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

(三)创编主题式的数学规则游戏

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我们设计探索多样化的数学主题游戏:如“喂食”操作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从中习得图形相关经验。建构《造房子》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立体积木若干,上面分别写有1~6数字,用于复习6 以内组成,感知组分成的排列规律,操作中还可让幼儿比较、感知“数字越大,它的组成房子搭建得越高”。根据数学活动计划,我们创编了一些蕴涵数学知识的户外体育游戏,如结合“大小排序”创编了《我给球儿来排队》的体育游戏;结合图形创编了《跳房子》的体育游戏。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从最初正规化的课堂教学,拓展到如今多元化的自主生活游戏、数学游戏活动,这是一次课程改革的大飞跃。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帮助幼儿更轻松地领悟数学的抽象关系,在游戏中提供幼儿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生活化游戏幼儿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