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创设生成性课堂教学

2015-10-21王盼盼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柳树预设目标

王盼盼

素质教育观要求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师编剧并导演的一成不变的戏剧,而应该是一个在教师主导下动态的自由施展的舞台。课堂应该是生成性课堂,是一种动态课堂,课堂教学不但是让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解决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够解决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课堂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努力创设生成性课堂,并恰当地把握生成性课堂。

一、创设问题场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要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心理安全的环境,适合学生思维的场景,使学生避免胆小、紧张而错过提问的时机。只有启发学生思维,才能有生成性的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感受不到威胁的环境里,人的思维是活跃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努力创设一种积极探索的民主氛围,激发学生思维。

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好奇与兴趣中发现问题,进而促使其解决问题。如:三年级下册说明文《太阳》一课,我用剪短的动画的形式把地球逐渐缩小,用箭头指向的方式让孩子们形象地看到我们离太阳很遥远。接着让孩子们从文中找太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的相关语句,并出示计算太阳距离的问题,不但开阔了想象力而且还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二、生成性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1.处理好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关系

要处理好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关系,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最初是围绕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师的教学也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堂应该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场所,教师不能够为了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而置学生的问题于不顾。学生浸润其中,提出的问题也不会是抛弃课堂目标而言其他,问题的生成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性问题,是有感而发,是对教师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而产生的问题,是对教师问题的发散与延伸。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课堂的方向,注重学生发现的问题,课堂的生成性教学不是一盘散沙或是漫无目的的教学。

2.处理好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实际生成性问题的关系

“目标”的价值不在于定位,即规定学生必须到达某一终点,因为固定的终点并不存在;“目标”的价值在于“定向”,即明确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的性质和方向。既要把握教学的目标,更要重视课堂教学生成。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导向,而不是捆绑学生思维的桎梏,准确把握目标是能力,把握教学生成是智慧。因此要在教学目标定向的基础上,教师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正确对待生成性的问题,“他可能不理解教师讲解的语句,但他肯定理解自己加工生成的语句”。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标是教学要求,而学生自己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视为另一种课堂达标。如:在讲授二年级上册《小枣树和小柳树》一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朗读感悟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三次对比,感受到它们的性格特点及品质,所以最后我出示了“你喜欢哪棵小树?”的问题。很多学生说喜欢小枣树。我不动声色,继续等孩子们的回答,这时一个孩子说:他两棵树都喜欢,因为小枣树不骄傲,发现别人的优点;小柳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听了这个答案,我很高兴,以为这堂课的目标也就达到了。谁知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对我说:“老师其实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美呀!”问题一出,我当时无言以对,的确小柳树很美。随着孩子们交流起柳树的好处来,如:柳树枝条飘动起来柔美的舞姿,很有诗意;它绿得早,让我感觉到春天等等:虽然与提前预设的不一样,但孩子们却在交流中把这堂课带入了一个不一样的境界,这种生成让我觉得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

3.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的检测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知识的达标,三维目标的达标是达标,激发思维、发现与创新也是一种目标。对教学目标以及生成的新目标让学生自评,知识技能的达标测试可以当堂完成,而课堂上新生发的发现与创新有时不是一节课所能解决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检验反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共同成长。目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教学价值的实现,教学目标不单纯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把教学目标上升到课堂教学价值观上来理解。一节好的课堂,一节课教学结束了,但是这可能正是创新发展的开始,即教学止于课堂,但思考起于课堂。

4.处理好小学生的年龄段与学科教学目标的关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读和写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处于这个年龄天真烂漫,感性思维重于理性思维,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爱生发奇想,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从故事中、诗词中、对事物的认识中,利用好奇心培养兴趣、发现问题、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

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生成性课堂带来了学生精神面貌的变化,启迪了学生思维,带给我很多的惊喜和收获,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德州市德州学院附属小学 山东】

猜你喜欢

柳树预设目标
会治病的柳树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