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房子》

2015-10-20张帆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9期
关键词:桑桑草房子光头

张帆

草房子是根据曹文轩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儿童电影,1998年上映,1999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故事片。《草房子》以成年后的桑桑回忆的方式展开,讲述了发生在1962年一所名为油麻地小学里的一系列故事:桑桑对身世成谜的转校生纸月有着单纯懵懂的喜爱,会用各种奇怪的方式吸引纸月的关注,甚至为了保护纸月与欺负纸月的几个男孩决斗。刚开始桑桑对拥有自行车的杜小康是羡慕嫉妒和不服气的,经常与杜小康作对;在麦场失火事件中,杜小康勇敢站出来承担所有责任时,桑桑对他是敬佩和内疚;杜小康父亲受伤后去世,家道中落,杜小康不得不放弃上学,担起生活的重担,这时桑桑觉得杜小康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为杜小康的遭遇感到难过,甚至偷来爸爸的荣誉笔记本为他抄课本。

陆鹤个子高高,却是光头,被同学们戏称为“秃鹤”,因为光头被取消参加会操比赛的资格,在会操比赛上捣乱,使得油麻地小学失去了连续两年的第一名;后来他却在文艺汇演中主动承担了杨大秃瓢的角色,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桑桑突然得了重病,一向严厉的桑校长变成了一位慈父,背着桑桑四处寻医,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遇到一位卖茶水的老爷爷,开了个药方,桑桑渐渐康复了……

这些属于那个时代的童年记忆以其朴实、平凡、温暖深深触动了我。最令我感动的是孩子们那最简单、直接、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尊严的守护。

一、孩子的尊严

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校长在操场上对全校讲话,桑桑的妈妈在操场边上晒着被桑桑尿湿的棉被。翁老师经过,问是谁尿的。桑桑妈妈大着嗓门说:“桑桑呗。”孙老师说:“这么大的孩子还尿床啊?”桑桑妈妈声音越发高了:“不大,他老二家的老大啊,尿到18呢!”这一幕引得纸月笑出声来。桑桑冲过去把棉被扯下来扔到地上,妈妈没有责怪桑桑,却也不明白桑桑为什么要抹眼泪。她没有意识到将桑桑最隐私、最羞耻的秘密曝晒于阳光下的举动已经伤害了他的自尊。

儿童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即出现了自尊的萌芽,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由此形成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并影响其自信的发展。伴随着自尊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希望自己被他人关注,希望自己的价值被他人肯定,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二、儿童的怪异行为

桑桑为了吸引纸月的注意,在炎热的夏天身穿蓝色大棉袄,头戴遮耳棉帽,手持小风车大声唱着儿歌在操场上“招摇过市”,成功得到全校学生的围观和一片“桑桑、桑桑”的欢呼声。可是当戴着遮阳帽的光头陆鹤一出现,就赢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于是在课间大家正排练话剧的时候,桑桑夺走了陆鹤的帽子扔到学校旁边的风车上,不想这一举动深深伤害了陆鹤的自尊。

陆鹤在会操比赛中的捍卫尊严之战可以说是影片中非常精彩的一段。陆鹤内心是有些自卑的,可是他也像其他学生一样希望可以为集体争光,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会操比赛的操练中,他认真努力地把每个动作都做得标准、到位,却因为校长担心他的光头会影响整体形象而被取消了比赛资格。委屈愤怒的陆鹤在比赛快开始、领导快要入座的时候出现在了挂着横幅的主席台上,并要挟要参加会操。为了尽快平息混乱,给领导留个好印象,蒋老师迫不得已让陆鹤参加了比赛,但要求其戴上帽子。陆鹤却在比赛中领导频频点头的时候突然扔掉帽子,故意颠倒动作,引起其他同学一片笑声,彻底扰乱了整个会操。陆鹤的故意“捣乱”是一次为了尊严向不公和歧视的抗争,他扔掉帽子似乎是在大声呼喊:“我是光头,这就是我,我不要伪装成你们喜欢的样子,必须接受真实的我!”当然这次抗争的结果是惨痛的——油麻地小学失掉了连续两年的第一名,而陆鹤也被其他同学孤立起来。

三、保护儿童的自尊

在近代以前,当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了解尚落后和不足时,成人认为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就是让其吃饱穿暖、有书读、不干坏事,儿童的自尊是个从来就没听说过,也没思考过的东西。成人总觉得小孩子嘛,哪懂那么多,哪有那么多心思,甚至觉得儿童是没有羞耻心的,对孩子的教养也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例如当桑桑透过楼板上的洞把一杯水浇到妹妹和纸月的床上时,当桑桑把桑乔荣誉笔记本扉页撕下为休学的杜小康抄课本时,愤怒的桑乔的第一反应就是脱下布鞋将桑桑暴打一顿。当陆鹤因为光头没有被选入会操队伍,沮丧绝望地说要退学时,他的爸爸也是一巴掌打在陆鹤的头上,坚决地告诉他必须上学。可是,他们都忘了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如今新时代的家长有了更好的受教育背景,也日益关注起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已经明白应该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然而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容易只停留在了口头上、观念上,成人可能仍然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挫伤儿童的自尊心。你是否在孩子本意要帮忙却越帮越忙时不耐烦地斥责他?你是否在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后,不分缘由地当众批评自己的孩子,还暗暗觉得自己处理得公正无私?你是否经常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告诉孩子他在很多很多地方都还很不足,要向别人学习?你是否在孩子出现跟过去类似的错误时,就借题发挥,翻出陈年老账,让孩子觉得自己一直都很糟糕……如果有的话,请注意,你可能已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了。成人应该认识到儿童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当儿童出现调皮捣蛋的行为时,成人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和动机,心平气和地去解决问题。即使需要批评或惩罚,也要注意场合和方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四、维护成人的尊严和对孩子的尊重

成人追求尊严,追求他人的尊重、赞美和荣耀,追求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比如桑桑的父亲桑乔——油麻地小学的校长,就是一位尽职尽责,视荣誉为生命的校长。无论是会操比赛,还是文艺汇演中都要求“必须拿第一”。当桑桑撕掉组织发给他的荣誉笔记本的扉页时,他极其愤怒,将桑桑关在房间里面暴打。当桑桑妈妈和老师来拉架时,他心疼不已地说:“这些本子我平时连摸都不舍得摸一下……这是你爸多年的心血和汗水,这是你爸的光荣和骄傲!”对于桑乔来说,“第一名”的荣誉称号和印有“优秀工作者”的笔记本都是自身价值的标签,是自己荣耀的面子,是自己拼了命也要去争取和保护的尊严。

那么,孩子的尊严呢?在被视为雪会操比赛之耻契机的文艺汇演比赛中,油麻地小学的话剧成为桑乔夺奖的希望,然而彩排中顶着一头浓密头发的“杨大秃瓢”引发了村民的嘲笑和质疑。饰演杨大秃瓢的学生家长闹到学校,嚷道:“凭什么让我家孩子像犯人一样剃光头!”并拒绝再让孩子饰演这个角色。在那个时代,光头不是一种个性或流行,而更多的是一些消极和负面的象征。没有人愿意剃光头,桑乔只好动员桑桑剃光头来演杨大秃瓢。桑桑不愿剃头,也不想演坏蛋,他半是绝望地嚷道:“我知道,就因为我是校长的儿子,我才这么倒霉!”桑乔既愧疚,又无奈:“不错,就是因为你是校长的儿子,就应该比别人吃亏。”然后拿起剃刀要给桑桑剃头。孩子的尊严在成人对尊严和荣誉的追逐中显得那么无关紧要。直到桑桑生了重病,这位视荣誉为命根子的校长才意识到什么是最重要的。趴在爸爸背上的桑桑比以往更能感觉到父爱的温暖,甚至想一直病下去,这样爸爸就永远是最好的爸爸了。在孩子的眼中,最好的爸爸妈妈不是挣钱最多、荣誉最多、职位最高的爸爸妈妈,而是可以陪伴他、可以温柔地爱他、可以尊重他的爸爸妈妈。

在现代社会,有多少家长为了在“拼孩”比赛中获胜、赢得面子,而不顾孩子的需要和选择,逼迫其放弃游戏和休息的时间去学习钢琴、书法、奥数、英语等?有多少家长为了自己事业的成功而缺席孩子的亲子活动和家长会?有多少家长在孩子成绩低于同事或朋友家孩子时对其怒目而视,骂其不争?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家长们,请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保护他们正在形成和发展的自尊心,让孩子成长为自信快乐的人吧!

猜你喜欢

桑桑草房子光头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从《草房子》探讨儿童文学里“中国故事”的讲述
想飞的草房子
独有的精灵——读《草房子》有感
我家有个“光头强”
父亲的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