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5-10-20陈桂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病例

陈桂军

(锦州市卫生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陈桂军

(锦州市卫生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 探究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分析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共300名学生病理学学习情况,依据病理学实验教学方式不同进行分组,150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和150名为实验组(采用CPC教学),实验组使用互动教学,病案教学的方法把CPC融进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结果 实验组学生病理学笔试试卷评分和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PC于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构建临床思维能力,开扩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临床病理讨论;病理学实验教学;应用

CPC是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共同参加,对临床死亡病例或诊疗上存在问题的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明确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是否一致、治疗措施是否得当、诊疗错误造成的后果是否涉及医务人员的责任。CPC的意义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好形式,是检查和衡量医疗质量的有效指标,更是培养医师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好方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用CPC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角度去认识疾病,灵活运用所学的病理学知识去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后续学习临床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共300名学生进行本次研究,依据病理学实验教学方式不同进行分组,150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年龄15~20岁,平均年龄(16.5±1.8)岁,150名为实验组(采用临床病理讨论教学),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6.0 ±1.7)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我们在整个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安排了5次实验,每次2学时,主要包括组织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各系统常见疾病。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每次实验准备5~6个大体标本,5~6个病理切片,教师讲解,学生观看,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1.2.2 实验组。采用PCP教学法:①前期准备:教师根据实验内容要在课前挑选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再根据这些标本精心选取适合于学生的典型病例,每个病例均附有专门设计的讨论题。病例选取的原则是依据教学大纲规定,难易程度适中,病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未知性,有助于学生展开讨论和思索。将准备好的标本、病例和讨论题提前2~3 d布置给学生。学生要提前预习病例和讨论题,还要复习相关医学知识,若涉及还未学到的知识,需要去网上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②课堂实验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或使用Motic digilab Ⅱ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典型病例和本次实验课要解决的问题。③学生分组讨论:学生6~8人为一小组,以讨论题为中心,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课堂状况,要求学生按系统或器官进行归纳分析,确定病变所在部位,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大体和镜下的病变特点,初步做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找出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选派一名同学做中心发言(发言人每次实验要轮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修正,对于难以理解的临床知识加以解释。其他小组的同学就讨论结果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④归纳总结:最后教师从临床症状、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供正确的答案并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之处,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提高。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学生病理学笔试试卷评分:主要是病理学实验知识进行笔试,考察学生对于病理学的实验知识水平掌握情况,总分100分。

1.3.2 观察两组学生病理学问卷调查评分: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学生对病理学教学模式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病理学实践学习主动性、病理学实践学习内容兴趣、理解程度、教学模式实施后学生的收集资料和查阅文献能力的培养、病理学实践思维逻辑顺序是否清晰、对病理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掌握程度及病理学实践价值观等情况,总分数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病理学实践模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分析学生对于病理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学生病理学笔试试卷评分和问卷调查评分情况,见表1。实验组学生病理学笔试试卷评分和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学生病理学笔试试卷评分和问卷调查评分情况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共300名学生病理学学习情况,依据病理学实验教学方式不同进行分组,150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和150名为实验组(采用临床病理讨论教学),其中实验组使用互动教学,病案教学的方法把临床病理讨论学融进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病理学笔试试卷评分和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实施CPC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构建临床思维能力,开扩视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病理学实验采用CPC教学方法的成效:①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跨度大,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CPC是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在实际病例中来观察和描述组织的大体和镜下病变特点,再用此病变特点解释病例中的临床表现,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疑难病例,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与求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②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验课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课前预习和查阅先关资料,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在病例讨论中要求每个学生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每次小组的讨论结果由小组成员轮流代表发言,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活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症状、体征、医疗措施、疗效及患者死亡原因的病理分析和探讨,最终得出自己的诊断和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PC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实验中的探讨、求证、对分析结果的归纳总结、轮流代表小组做中心发言,这一切都需要小组同学团结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使CPC教学过程有序、高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知识储备和教学组织能力。从整个CPC课程的设计,到挑选与实验教学相符又适合于中职学生实际水平的典型病例,设计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索的讨论题,还要认真准备学生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有可能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好的临床病理诊断与病理尸体剖验的实践经验。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CPC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为保障临床病理讨论的学习效果,应构建相对应的评定体系。传统的病理课考试内容通常只有大体标本诊断、病理切片诊断和实验报告。临床病理讨论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但在评定体系中未能有明显体现[2]。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日常实验课堂的综合表现列入为评定成绩的项目之一,包括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自学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期末总评成绩中。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值得推广运用。

[1] 何妙侠,王建军,赵欣南,等.临床医学本科临床病理讨论选修课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估[J].西北医学教育,2012,8(3):213-214.

[2] 史琳,张安文,罗晓庆,等.在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病理讨论的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8(7):152-153.

R365

B

1671-8194(2015)15-0292-02

猜你喜欢

病理学病理病例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病例”和“病历”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