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10-20郭慧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系统性负性冠心病

郭慧玲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冠心病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郭慧玲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系统性护理干预,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系统性护理干预;冠心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

冠心病是当前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还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患者,分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系统性护理干预,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研究组男女比为25∶23,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3±8.63)岁;对照组男女比23∶24,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4±8.5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基本的护患关系。研究组: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积极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愈的可能性,以加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②环境护理,给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以保持患者充足的睡眠;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并借助幻灯片或者录像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并向患者家属介绍紧急救助措施。

1.3 观察指标:采用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评定患者负性情绪,有抑郁症状为SDS标准分≥50分,有焦虑症状为SAS标准分≥50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心绞痛程度、睡眠质量和疾病认知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情况: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负性情绪情况[(x-±s),分]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s)

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健康  心绞痛程度  睡眠质量  疾病认知程度研究组 48 26.53±4.86* 26.25±1.86* 5.13±0.82* 22.53±2.16*对照组 47 17.43±3.48 20.13±1.18 4.53±0.66 16.76±1.86

3 讨 论

冠心病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本病的病变主要在黑质和纹状体通路,由于多巴胺的减少导致的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动作迟缓,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与年龄老化、接触环境毒素和遗传易感性等综合因素有关[2]。本研究选取本院诊治的9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由于缺乏对冠心病病症的了解,患者未能对本病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患者容易形成恐惧、抑郁、暴躁等负性情绪[3]。尽管传统的护理干预重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基本的护患关系,但未能够重视对患者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和讲解,易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4]。本研究对患者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后发现,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分析其原因在于,系统性护理干预通过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通过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愈的可能性,以加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有效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此外,本研究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这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是系统性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保障患者充足的睡眠,还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此外通过向患者家属介绍紧急救助措施的方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5]。

综上所述,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杨一娟.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3,34(33):7046.

[2] 张立娟.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观察[J].中外全科医学,2013,11(5):824-825.

[3] 王探霞.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9):53.

[4] 程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7):167-168.

[5] 姜丽娜,时昆,席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31(1):162.

R473.5

B

1671-8194(2015)15-0267-02

猜你喜欢

系统性负性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