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5-10-20程兆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心内科障碍住院

程兆伟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程兆伟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60 例心内科患者分成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的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1周与2周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SQ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干预运用于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可以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护理干预;心内科疾病;睡眠质量

大部分心内科患者因为住院环境、疾病及内心的焦虑等多种因素往往难以入眠[1]。而睡眠质量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我院对80例心内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有睡眠障碍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0例,女70例;患者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56.6岁;冠心病50例,高血压40例,心功能不全30例,心律失常22例,其他18例。

1.2 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及进行相关的睡眠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

1.3 护理干预

1.3.1 认知干预:护理人员跟患者保持密切沟通,认真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探寻引起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具体原因。告知患者睡眠障碍能够通过各种心理行为来调节睡眠质量恢复正常水平,以及睡眠质量比较高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给患者传授一些实用的应对心理不良情绪的方法,从而帮助患者对睡眠的认知具有较好的了解。

1.3.2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病房介绍、病情讲解、病友现身说教等方式消除新入院患者内心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的家属积极主动参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护理工作,尽量不要让患者发生对自己心理波动比较大的事件,帮助患者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牢牢把握患者内心的各种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如果发现引发患者出现睡眠质量不好的因素,应该帮助患者进行分析、消除其困惑,让患者能够安然入睡。

1.3.3 控制睡眠行为,提高睡眠效率: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跟患者一起制定出:活动→休息→睡眠→饮食→自理等计划,并监督患者依据时间表每日进行有规律的活动,活动之后上床休息,学会适当的生活自理,帮助患者学会建立起比较好的睡眠-觉醒的规律,同时让患者保持运动与休息间的平衡。这样控制好患者的睡眠行为,则有益于提升患者的睡眠效率[2]。

1.3.4 合理安排患者治疗时间:对于具有睡眠障碍的心内科患者,最好将其临床治疗安排在白天进行。患者需要使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的各类药物最好安排在患者早餐后进行使用,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多次排尿或者精神出现过度兴奋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3]。对于在夜间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则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的患者,则应该及时向医师如实汇报情况,从而方便医师更换其他的不影响患者睡眠的治疗方式。

1.4 观察指标: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护理2周,每周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患者获得的总分越高则表示其睡眠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对本组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住院1周与2周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SQ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PSQI评分比较

3 讨 论

睡眠障碍属于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对于刚入院的心内科患者越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心内科住院患者因为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产生睡眠障碍[4]。同时,心血管疾病常常反复地发作,其中,冠心病在夜间容易频繁地发生心绞痛,控制不住高血压病情;左心功能不全在夜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需要患者端坐进行呼吸,这些疾病因素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此外,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会使用一些具有抗高血压功效的药物以及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茶碱等其他制剂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5]。上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致使心内科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使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失眠会让患者的情绪更加烦躁,让患者的身心不健康,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应给予高度重视。

目前,在我国关于失眠护理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心内科患者失眠护理的研究还比较少。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护理人员应改变护理观念,优化护理知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高度重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产生的作用。本研究表明,观察组住院1周与2周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SQ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实施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改善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人员应该认真收集失眠患者关于睡眠障碍的资料,并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出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科学合理制定出富有人性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而提升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 杨怀芹.心内科住院失眠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5.

[2] 郭艳.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失眠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6(3):414-415.

[3] 伊锦霞.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4(8): 213-214.

[4] 赖文.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 79-80.

[5] 范文静,杨静,金雁,等.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0): 3917-3920.

R473.5

B

1671-8194(2015)15-0254-02

猜你喜欢

心内科障碍住院
妈妈住院了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