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015-10-20张艳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实验组心理

张艳玲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张艳玲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各科室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实验组的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两组对比分析,实验组显效71例(85.54%),总有效率96.38%;对照组显效45例(54.21%),总有效率63.84%。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效果,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说明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工作;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护理的发展,心理护理作为实践性的学科,已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1]。心理护理概念包括护士、患者、心理学理论及技术心理问题。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彼此联系,构成心理护理的运转系统。心理护理是打开医患之间心灵的钥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核心部分,目前,我院通过加强心理护理,随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对其效果进行统计,对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为以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现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院各科室住院患者,随机抽取,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83例,年龄50~80岁,平均60岁;对照组83例,病程0.5~4年;年龄49~81岁,平均65岁,病程1~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建立心理护理小组,进行心理护理培训。首先全院护理人员应该对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学知识理论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将全院护理人员分成各个小组,护士长任组长,选出骨干护士。根据存在的不同问题对小组内全体成员进行培训,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考察学习或聘请上级医院有经验的护士到我院进行教学。认真总结经验,将好的经验传授给小组的每位成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理论考核,对护士长、骨干护士实施实践能力考核来评价培训效果。

1.2.2 调查现状及分析原因。通过与家属和患者的沟通、科室内讨论,对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①入院护理:患者初次入院,面对陌生的环境及身体的病痛,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角色的转变等等问题都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如焦虑、适应障碍、愤怒、孤独等。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加以安抚,没有及时与患者谈心,使患者情绪不稳,不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影响病情的恢复。②住院护理:对于住院的患者由于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理论缺乏,经常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如女性患者对痛苦忍耐性差,有羞怯心理;老年患者易忧郁、孤僻、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等;男性患者易冲动,悲观等;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心理负担较重,极易产生情绪低落的情况等,护理人员不能有效保密患者的隐私、不能耐心、细致,温和地解释情况、不能诚恳地倾听其要求、意见,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下降,不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③出院护理:对于出院的患者,由于病情好转或痊愈,患者的重视心理下降,较易掉以轻心,而护理人员对于这一类患者的关心也随之减少,不能给予其离院前的指导,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1.2.3 针对原因,制定相应对策。针对以上临床护理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分析综合各个因果关系,总结心理护理基本理论知识、治疗护理方法、自我保健知识和注意事项等,按照实际情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反复讨论,一致认为要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建立心理护理专业团队、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合理方法,并以“加强临床护理期间的心理护理”作为本次活动主题。这个方法可以指导护士有计划、规范、系统地完成护理工作,使之人性化,合理化,规范化。

1.2.4 实施方法。①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建立心理护理专业团队:首先进行培训。护士作为临床期间护理的实施者,首先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逐步、系统地培训。努力提升护士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通过组织小讲课,查房回访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通过执行奖惩制度来提高每位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②针对问题找出方法:如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以精神饱满的态度迎接患者,主动为患者介绍住院期间的规章制度,及时主动热情为患者服务,解答疑问,消除其陌生感,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接受各项检查;住院过程中对不同的患者应给与不同的护理方案。对于女性患者应注意掩盖患者的羞怯,并解释检查的目的及重要性。同时操作要细心、轻柔。对于老年患者应根据其情况耐心倾听,尊重体谅,并多与患者交流,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男性患者较易悲观、焦虑,应与患者建立起平等、信任、尊重的关系,使其精神上得到支持,增强其信心。对于慢性病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与更多的关心,消除患者疑虑,更多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说服患者增强信心接受治疗。对于病情康复要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介绍一些保健方法,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3 效果评价标准[2]: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情况。调查采取匿名问卷的方式,并全部回收。比较两组开展心理护理活动在临床护理期间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P<0.05,说明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临床护理期间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见表1。

表1 开展心理护理活动在临床护理期间效果对比

3 讨 论

开展心理护理活动的意义[3-4]:语言在护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时的重要工具。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护理整体护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而且使护患之间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有效缓解了护患矛盾。同时,通过开展心理护理活动,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职业形象得到了提升,有效避免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临床患者受自身疾病的影响,其心理、生理都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焦虑、恐惧的心理普遍存在,这些消极的心理情绪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患者疾病的治疗及恢复,甚至还可以加重患者的病症,影响生命质量。因此,对临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通过开展心理护理活动,制定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变得条理、系统、规范,降低了以往护理工作的随意性,有效提高了护理效率。各科室通过对临床护理期间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的主动咨询意识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增加,患者可以正确的了解自身患病情况及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自身生理、病理的变化。护理人员的心理学专业技能提高,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增加。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患关系和谐,患者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另外,在心理护理活动中,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讨论、改进,提高了治疗效果。心理护理活动激活了护理人员的创造力,在保证护理人力成本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助于为患者提高优质、便捷、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期间护理疗效,对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1] 武思宇,吴立新.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5):78-79.

[2] 罗小莲.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25-126.

[3] 朱燕.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5(32):261.

[4] 李文霞.探析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2(7):178.

R473.5

B

1671-8194(2015)15-0252-02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实验组心理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理小测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心理感受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