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时效分析

2015-10-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电住院费用

郭 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时效分析

郭 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用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提高监护水平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计一年时间里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根据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和时段选择性的进行心电监护。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的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为2 d内持续心电监护24 h,2 d后每天心电监测的时间段6:00~18:00,5 d后为6:00~12:00。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易发时间、时段进行心电监护加强护理观察,可降低病死率、降低住院费用、避免因长时间心电监护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电监护有效时间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发病年龄亦有提前趋势,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常因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而致死,心律失常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梗死后48 h[1],因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是抢救AMI成功的关键。我们根据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和时段选择性的进行心电监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100例,男60例(60.00%),女40例(40.00%),年龄30~80岁。其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前间壁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10例,前间壁合并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急性心内膜下急性心肌梗死(AMI)6例,高侧壁合并正后壁6例。100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T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2]。

1.2 方法:100例患者全部使用德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M2600B型遥测心电监护仪和美国麦瑞公司的生命特征心电监护仪。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前2 d内持续心电监护24 h,2 d后每天心电监测的时间段为6:00~18:00,每天共计12 h,5 d后改为6:00~12:00,每天监护6 h,7~10 d。如有心律失常或病情危重者,则应根据病情延长监护时间。

2 结 果

2.1 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律失常发生时间: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82例不同程度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达82.00%。发病后2 d内出现心律失常46例(46.00%)。2~5 d出现心律失常21例(21.00%)。5~10 d出现心律失常10例(10.00%)。10~20 d出现心律失常3例(3.00%)。20 d后出现心律失常2例(2.00%)。

2.2 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律失常每天发生时间段,1 d内0:00~6:00出现心律失常5例(62.50%),6:00~12:00出现心律失常30例(37.50%),12:00~18:00出现心律失常37例(46.25%),18:00~24:00出现心律失常18例(10.00%)。

2.3 平均住院费用:调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费用与此组费用比较(收费标准一致),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s)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费用本实验研究组 100 8332.6±313.6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的患者组 100 9376.8±424.3 t 11.41 P<0.05

3 讨 论

3.1 应用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提高监护水平及护理质量,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每天较多发生在6~18 h,其中又以6~12 h为最多,而较少发生在18 h至次日6 h。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猝死等的发生时间在一天24 h中多集中在上午[3]。因此,上午时应特别加强病情巡视,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量争取抢救的机会和时间[4]。尤其是在早晨刚交接班后的这段时间正是治疗操作繁忙阶段,护士在做常规工作及办理出入院手续等工作时,亦不能忽视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在此时间段更应加强护理人员的配备[5-6]。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尤其是在发病后48 h内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前2 d内在CCU病房持续心电监护24 h,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注重入院时抢救治疗,而忽视了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尤其是1~2周间的心电图变化。文献表明曾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发后4周后死亡的病例。本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第20天后检查出心律失常2例,检出率2.00%,说明对某些危重患者恰当地延长监护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包括:大面积或多部位心肌梗死者;合并高血压者;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者以及严重感染等严重合并症者;第1周曾检出两种类型以上的心率失常或心电活动不稳定者;患者情绪激动,不能正常休息者。对及时发现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并予以全面控制,减少病死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7-8]。根据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律失常多发的时间和每天的高发时段,对患者进行有选择的持续性或间歇性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前2 d内持续心电监护24 h,2 d后患者每天心电监测的时间段为6:00~18:00,每天共计12 h,5 d后改为6:00~12:00,每天监护6 h,7~10 d。如有心律失常或病情危重者,则应根据病情延长监护时间,千万不能在病情尚未稳定的情况下撤离心电监护。

3.2 应用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可减少平均住院费用:本组根据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和时段选择性的进行心电监护,不仅没有降低其监护质量,反而缩短了监护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同时又避免了因长时间心电监护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表1可见,实验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100例无1例死亡,说明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有效的时间进行心电监护不仅没有降低监护质量,同时还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避免因长时间心电监护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1] 吕仲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10-11.

[2] 张文武.心血管与神经系病急诊[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1997: 185-186.

[3] 王茜,阚新梅,高影,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11例心电监护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0):1153-1155.

[4] 周亚涛.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护的监测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3):2080.

[5] 颜婷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5):5556-5557.

[6] 倪雨花,曹琴,李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整体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53-254.

[7] 常殿霞.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心电监护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38-39.

[8] 邱丽萍,杨冬梅.心电监护示波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182-183.

R542.2+2

B

1671-8194(2015)15-0169-02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心电住院费用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