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研究

2015-10-20王金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陈旧性植骨术式

王金勇

(辰溪县人民医院骨伤科,湖南 怀化 419500)

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研究

王金勇

(辰溪县人民医院骨伤科,湖南 怀化 419500)

目的 比较并研究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9例患者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B组39例患者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有效性指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B组围术期指标情况优于A组,两组治疗后有效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植骨融合时间比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性指标改善效果相当,但在围术期指标和植骨融合情况上,两种术式各具优势,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其合适、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疗效

胸腰椎骨折患者常合并脊髓损伤,若早期未给予及时清除脊髓,解除马尾神经压迫,会给患者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因早期未及时减压,导致神经功能未完全恢复甚至持续性恶化,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案可达到理想治疗目标。本研究将对7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8例,患者术前均行CT、MRI、X线检查,病情均符合《使用骨科学》及《骨关节损伤》的诊断标准[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A组男女比例22∶27,平均年龄42.5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3.56 h;B组男女比例23∶16,平均年龄44.6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98 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取患者右侧卧位,沿其左侧第12肋行18~22 cm切口,将12肋切除,于患者肋尖位置分离至腹膜外同时向前推开,根据患者骨折情况行相应离断、结扎、减压。在患者临近上下椎体处置入螺钉撑开,待伤椎高度恢复正常后,取下12肋或髂骨植骨,用前路钛板(Z-plate)固定;冲洗切口并置入负压引流管,依次缝合术口[2]。B组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取患者俯卧位,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患者伤椎,在C臂机透视辅助下植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以固定,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进行椎板减压,然后经单侧椎弓根将患者自体髂骨植入伤椎;最后冲洗切口置入引流管,逐次缝合术口[3]。

1.3 观察标准。围术期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前后有效性指标改善情况:Cobb角,JOA评分(注:分值介于1~20分间,得分越高症状越明显),椎体前后缘高度;患者植骨融合情况[4]。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情况:B组围术期指标即手术用时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少于A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情况(±s)

注:与A组组间比较,@P<0.01

组别 例数(n) 手术用时(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输血量(mL)A组 39 206.12±30.25 1033.15±110.85 650.14±45.21 B组 39 110.52±26.17@ 465.98±40.25@ 179.22±77.23@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有效性指标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手术后效性指标(Cobb角、JOA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有效性改善情况,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A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为(3.40±1.28)m,B组为(5.07±1.05)m,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有效性指标改善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有效性指标改善情况(±s)

注:A、B两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组内比较,#P<0.01

项目 A组(n=39) B组(n=39)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Cobb角(θ/°) 12.80±3.77 24.25±1.65#10.58±4.25 26.74±1.67#JOA(分) 14.25±1.10 3.78±1.32#13.47±2.33 3.11±1.04#椎体前后缘高度(t/mm)3.10±1.04 18.12±2.17#2.61±1.35 20.33±3.95#

3 讨 论

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属于临床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两种术式治疗效果均得到大量相关报道表明其疗效较佳。但由于部分学者对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临床疗认知不一致,所以本研究将对两路手术疗效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期为该疾病患者探究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相应手术治疗后有Cobb角、JOA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术前有发生显著性改善(P<0.01),组间比较未显示明显差别,说明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相当。前路手术减压较彻底、复位效果好,具有长期稳定性,且对后柱结构不易造成破坏性影响,神经损害危险较少。后路手术在规范使用后路整复器械条件下,对椎管前方压迫<50%胸腰椎骨折患者骨块间接复位可达到理想治疗目标[5]。

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植骨融合情况也是手术临床疗效的重要判定指标,本研究针对该项问题予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各具优势。资料显示B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而A组植骨融合时间比B组短,与汪正节等人实验结果类似,进而验证两种术式各具临床治疗优势[6]。前路手术主要治疗目的是缓解脊髓和神经压迫,使脊柱恢复生物力学性能;但由于该术式操作难度系数较大,创伤性大,从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后路手术是通过拉伸或撑开牵引方式行骨折复位、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由此看来,两种术式各具不同治疗优势,其治疗过程应各具患者实际情况以调整合理术式。

[1] 韦辉贤,兰承林,磨惠君.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前后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23(6): 258-261.

[2] 田毅,陈军.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1):159.

[3] 程少华.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52例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31(11):524.

[4] 孙先润.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158-161.

[5] 金永明.胸腰段骨折后正中单切口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3,28(11):547-549.

[6] 汪正节.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17(8):362-364.

R683

B

1671-8194(2015)15-0140-02

猜你喜欢

陈旧性植骨术式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